谷穗变“刺猬”,究竟为哪般?
近日,有种植户王大哥咨询,说他种的几十亩谷子有部分谷穗变成了“刺猬”,乍一听,也是感到挺惊讶,谷穗咋能变“刺猬”,这
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经过仔细询问和实地查看,原来是王大哥的谷子得了白发病。一、白发病产生的适宜温湿度
土壤温湿度和播种状况影响侵染和发病程度。幼苗在土温11℃~32℃都能发病,最适发病温度为18℃~20℃,最低为10℃~12℃,最高为31℃~34℃。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都不适于发病。在土壤相对湿度30%~60%范围内,特别是40%~50%间,发病较多。
二、白发病在各生育阶段的不同症状:
(1)烂芽幼芽出土前被侵染,扭转弯曲,变褐腐烂,不能出土而死亡,造成田间缺苗断垄。烂芽多在菌量大、环境条件特别有利于病菌侵染时发生,少见。
(2)灰背从2叶期到抽穗前,病株叶片变黄绿色,略肥厚和卷曲,叶片正面产生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状斑纹,叶背在空气潮湿时密生灰白色霉层,为病原菌的孢囊梗和游动孢子囊。这一症状被称为“灰背”。苗期白发病的鉴别,以有无“灰背”为主要依据。
(3)白尖、枪杆、白发株高60厘米左右时,病株上部2~3片叶片不能展开,卷筒直立向上,叶片前端变为黄白色,称为“白尖”。7~10天后,白尖变褐,枯干,直立于田间,形成“枪杆”。以后心叶薄壁组织解体纵裂,散出大量褐色粉末状物,即病原菌的卵孢子。残留黄白色丝状物(维管束),卷曲如头发,称为“白发”,病株不能抽穗。(4)看谷老有些病株能够抽穗,但穗子短缩肥肿,全部或局部畸形,颖片伸长变形成小叶状,有的卷曲成角状或尖针状,向外伸张,呈刺猬状,称为“看谷老”。病穗变褐干枯,组织破裂,也散出黄褐色粉末状物。
(5)局部病斑苗期病叶“灰背”上产生的病原菌游动孢子囊,随气
流传播到健株叶片上,局部侵染形成叶斑。叶斑为不规则形或长圆形,初淡绿至淡黄色,后变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病斑背面密生灰白色霉层。老熟叶片被侵染后,形成褐色小圆斑,霉层不明显。产生灰背的病苗后期多形成白尖、白发或看谷老,但也有的后来症状消失而正常抽穗。也有的病苗前期不出现灰背,后期却变为白尖、白发或看谷老。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倒茬:谷子最忌重茬,发病轻的地块实行2年轻作,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适于轮作的作物有大豆、玉米、马铃薯、杂粮。
2、防止肥料带菌:种谷子要施用净肥,不用病株残体沤制的肥料,不用带病谷草做饲料,否则病株过腹还田后,仍有存活的菌源传到田间。
3、清除白发病株,应在“白尖”出现但尚未变褐破裂前拔除病株,并带到地外深埋或烧毁。对目前已抽穗的病株,也必须是一株不留,全部拔掉,并带到田外焚烧或深埋,不能乱扔,不能沤肥料,不能喂牛、羊,更不能抛在田间不清除,否则会给土壤造成大量带菌。
4、适时播种:一般播期选择在立夏至小满播种,覆土要浅,促使幼苗早出土,减少发病率。
5、药剂防治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35%甲霜灵拌种剂,以种子重量0.2%~0.3%的药量拌种。或用甲霜灵与50%克菌丹,按1:1的配比混用,以种子重量0.5%的药量拌种,可兼治黑穗病。用甲霜灵拌种可采用干拌、湿拌或药泥拌种等方法,湿拌和药泥拌种效果更好。土壤带菌量大时,可沟施药土,每公顷用40%敌克松3.75千克,掺细土15~20千克,撒种后沟施盖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