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斯爸爸不仅对朱莉一家含有敌意,并且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总是凸显自己的高高在上。电影中有一幕,布莱斯的姐姐跟他顶了几句,他就扯大了嗓子骂了过去,当布莱斯没有好好询问朱莉关于鸡的问题时,布莱斯的爸爸就冷嘲热讽的骂布莱斯,惹得一顿饭吃下来家庭氛围异常沉默。
布莱斯的爸爸就是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的另一种专制教养型家长,这种家长的教养方式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如果孩子稍有不遵循自己意图,就会对他们进行教育,希望子女按照自己的设计蓝图去成长,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和监督。
布莱斯爸爸这种教育方式不仅粗暴,更是在情感方面,父母很少考虑孩子自身的要求与意愿,通常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冷漠和忽视。他们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通常“罚”多于“奖”。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
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布莱斯形成了一个回避型依恋性格的人,这种人格的性格特征就是自卑、不相信他人;没有安全感、孤僻自闭、难与人沟通;不求上进、追求安逸;冷漠、被动、不坦诚、不懂表达、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会自我攻击怀疑、敏感、自私、又缺乏责任感。
这些我们可以从布莱斯对待朱莉的感情上看出来:当朱莉不断向他示爱的时候,他不断逃避,在朋友当着他面诋毁朱莉家庭的时候,他不会勇敢地站出来为朱莉发声,而是选择附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责任感、不坦诚的人。
里根总统说过:今天有些父母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与照顾,以及有效的鼓励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认识到自我价值。一般而言,缺乏父母支持的孩子,往往自我价值感较低,妨碍了他们建立良好的品行和达到较高的成就。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成为了什么样,而是父母促使自己的孩子变成了什么样子。
导演:让父母成为引导孩子的老师,以至于孩子在青春期不至于迷失
在2007年的时候,当时60岁的美国导演罗伯·莱纳以一部《遗愿清单》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终极思考。而在3年后,他却骤然换了一个角度,以一部改编自文德琳·范·德拉安南著名小说的电影《怦然心动》,通过两个孩子之间的“恋情”来表示他对成长的思考。
在提到《怦然心动》这部作品在他心中的分量时,罗伯·莱纳答案表示:“我认为这部电影非常重要,你其实也会遇到或作为布莱斯这样的彷徨的男孩。当你在12岁到13岁这样一个阶段,你会对很多事情感到疑惑。”
你不知道你是谁,你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有一个导师和引导此时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这样的角色通常应该是母亲或是父亲,但是在这部影片中,布莱斯的父亲自己对世界就充满了愤怒,导致布莱斯在一段时间里也是迷失了自己,但是布莱斯是幸运的,他有一个祖父在生活中告诉他,他是谁,他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朱莉也是非常幸运的,她有一个家庭给她正确的价值观。她对自己的价值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她也知道她究竟想要什么。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其它家庭的孩子们也可以从中受益,去寻求自己的价值。”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的价值观有误,有时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