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皮影戏可谓是人人皆知,程度至今在新世纪的千禧一代也仍旧提名心会。它是曾经辉煌一时的戏曲圭臬,是老北京的腔调,是许多人在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网络的时代最佳的消遣,是上一代人的年代印记、儿时的美好回忆,它亦是中国传统手艺文化中最为古老的一支,距今早已千年,其起源难以考究,在学术界甚至说法不一,传说故事也是各式各样。由此可知其当初的流传深广,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皮影戏,顾名思义,以皮为原材料做成人形物状,在白色幕布后面由艺人们按照故事情节操作人物、物品,用动态表达故事的情节。形状投影在幕布上,观众们坐在台下看见的是做好的色彩丰富的人形,形状可辩,剧情也是跌宕起伏。皮影戏自然不是黑白默剧,如同今天的电视剧电影一样,也有自己的乐器配乐以及不同种类的艺人唱戏,以此辅助情节,使表演更加生动。它的表演大体模式也是当今电视剧的原始模型,有台词、配乐、人物的表演,内容也是非常完备。而皮影的制作丝毫不比今天制作一场电影简单,每一场皮影戏都是有戏前的稿子,像今天的剧本一样,需要反复修改剧情、人物性格,使故事表达更加完整。
皮影主角的制作也是非常复杂,首先取材需要来自动物皮,清洗后需要用特殊的药物处理才能用。其次,便是将人形雕刻出来,由于兽皮和纸板比较硬,所以雕刻并不容易,需要根据故事情节设置去精雕细刻,这是人物的灵魂。而为了使人物看起来好看,颜色的选择也是需要极具考究,小到衣服上的一点装饰,眼珠子的神色,细致入微让人物看起来更加生动,更加符合当时人们的爱好、文化的特色。最后脱水发汗,使之成型,再安上肢节、木棍,用于操作,最后才上荧幕。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简单,每一场皮影戏都是手艺人的心血成果,除了盈利还有对这一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