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4年,这一年,李白没有在长安混出个名堂来,唐玄宗给了他一笔钱。李白朝着洛阳、开封、商丘这个方向走去,当时杜甫也在洛阳,就这样他们相遇了。
他们在洛阳见面,然后一起漫游梁宋。梁宋就是在开封和洛阳一带地区。当时李白44岁,杜甫33岁,45岁的边塞诗人高适也参加了这次漫游活动。
当时这三个人各自的心情很不一样:李白刚刚从政治中心出来,满心的抱负没有得到施展,有些牢*。杜甫人生道路还没有展开,对前途充满了希望。高适也是一门心思想要在政治上打开一个通道,但是,不管怎样讲,这三个人对前途还是充满了期望。
正是这样一种共同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这三个人漫游活动,变得充满了朝气。
杜甫为李白写诗,为什么李白却讥讽杜甫?
可考证杜甫给李白写诗的15首,李白才回赠了4首。
杜甫给李白写的诗句中明显地让人感受到崇拜之情,而李白却对这位崇拜自己的小老弟杜甫却一副嘲讽,在《戏赠杜甫》中李白说道: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郭沫若解释此诗,认为第三句是李白问的,第四句是杜甫在回答:我写诗写得太辛苦啦!
唐代学者孟棨就认为这首诗就是李白在讥诮嘲讽杜甫作诗“拘束不敏”。
因此,有文章分析说,如果按照传统认为的“朋友关系”,李白对杜甫的态度未免太过薄凉。故李杜二人与其说是朋友,不如说是师生。
因为老师才有资格讥诮学生,而朋友之间不会拿对方赖以谋生立足的工作进行取笑。也只有学生成才之后会怀念老师当年的恩情,但老师因为教过的学生众多,年迈之后不会花太多感情用来追忆某一个学生。
李白的朋友圈,唐朝的诗人他们竟都彼此认识!
李白结交的诗人朋友除去杜甫还有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可谓亦师亦友。
李白的朋友圈中,王昌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位。
李白因为孟浩然的关系,跟王昌龄也熟悉,而王昌龄也是个有故事的人。有一次,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三个人,到小亭子里去喝酒,有一些歌妓在那里弹琴唱歌。这三个人商量说,我们听听看,她们到底唱我们谁的诗。
这个故事很有名,叫旗亭听唱,反应了当时文人诗歌在民间流传的程度。这样的故事,在当代社会就很难发生。
从上述故事可以看出,李白成天打交道的都是一些很有天赋,很有天才,很有激情,很有创作的灵感,每天都被生活的新鲜面所感动的这样一些人。
时势造就英雄,只有唐朝那样伟大的时代才能酝酿出那样的伟人。
关于主播和课程:
康震,《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点评嘉宾,《百家讲坛》讲师,师从当代诗词大家霍松林,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精通书法、酷爱绘画的“康师傅“,喜欢游历山水。他的声音有满满的元气。他读过很多书,但没有学究气。康震教授倾尽二十多年诗学心得,在喜马拉雅上线《康震品读古诗词》课程,献给忙了一年的你,还有我们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