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爸妈,育儿和家庭教育研究者,两孩父母,著有《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什么叫语感?简单说,语感是一种语言能力,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良好的语感可以帮助一个人比较直接、迅速地感知、理解语言文字,既会作用于朗读,也会作用于默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阅读。
举个简单的例子。学过“两个黄鹂鸣翠柳”之后,我们知道这句诗应该读成“两个——黄鹂——鸣翠柳”,之后再读“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不用思考,也会很自然地读成“柳暗——花明——又一村”,仍旧是两字、两字、三字的节奏,这就是语感,是对七言诗的基本语感。
有这种语感,即便是接触到一首新的七言诗,我们也知道怎么抑扬顿挫地读出来,没有这种语感,一首诗就可能读得七零八落,毫无韵味。
同样,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熟悉两个人正常对话时通常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和神情,在书上读到人物对话,我们也会很自然地反映出对话者的语气和神情,这也是语感在起作用。
如何知道孩子现阶段的语感够不够好?我们可以观察孩子朗读、背诵时的表现。
现在很多父母都会让孩子背一些古诗词,有的孩子接触到一首之前没读过的五言七言绝句,读上一两遍,就能读得很顺畅,再读两三遍,就能背出来,前后可能只用几分钟。
但有的孩子,读上五六遍,还是磕磕绊绊,背下一首诗,可能得用半小时,第二天很可能又忘了。两种表现的孩子,语感的好坏就有巨大差距。
对语感好的孩子来说,读顺一句诗基本上是直觉性的、自动化的,不需要经过思考,一开口就自然地知道哪里要重读,哪里有停顿,诗句的节奏是怎么样的,而语感不好的孩子,即便是之前已经读过同样格式的诗,拿到一首新诗,还是要琢磨半天重读、断句和节奏。
读诗是这样,朗读一般课文也是这样。孩子上学后,老师通常会布置朗读课文的作业,让父母在家里帮助检查。
有的父母就发现,孩子读了好几遍,还是结结巴巴,一点都不顺畅,甚至遇到稍长一点的句子,根本就读不通,这就说明孩子的语感不够好。而语感好的孩子,即便是读从来没读过的课文,也很容易读得快速、流畅,
语感是不是够好,还可以通过孩子日常的口头表达来观察。
有的孩子说点什么,经常前言不搭后语,有时想找一个合适的词,都得想半天,这种表现,就和语感相关。
良好的语感对于自主阅读的价值语感是重要的语言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术,语感好坏,既会影响到阅读速度、阅读量的积累,也会影响到从读物获取信息和理解读物内容的能力。
语感好的孩子阅读时会快速熟悉作者的表达方式,会很自然地从上一句联想到下一句,能够快速理解字词和语句、快速断句、完整理解句子和段落的意思,所以他会读得很快,一会儿功夫就读完一大段文字,还能把握到这段文字中的重要信息,给父母讲述读到的内容时,能说得简单清晰,头头是道,有这样的能力,他就能轻松地读得更多,积累起更大的阅读量,也从阅读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语感不好的孩子不能快速理解字词和语句,联系上下文的能力也较差,甚至短句都有困难,这样他不但会读得很慢,读完之后,别人让他说说,也很可能说不出什么,因为阅读时,他的注意力都在读懂词语、句子上了,没什么余力去理解内容。
如何帮孩子发展出良好语感?第一个建议,支持孩子做大量、广泛、多样化的阅读。
语感,既是重要的阅读技术,也是持续阅读的成果之一,对于已经识字的孩子来说,良好语感最主要的来源是大量的自主阅读。
因为在阅读过程中,他会频繁接触到字、词、语句、段落,在实践中学习理解语义、获取信息,甚至体会感情、感受风格与意境,这样他会逐渐积累起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会让他建立起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所以读得越多,就会读得越快。而很少自主阅读的孩子,因为缺乏这样的实践,语感就会差得很多。
当然,仅有阅读数量还不够,因为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读物,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熟悉某一类型读物的语言,只能对此类读物有良好语感,换一种读物、换一种语言风格,可能又会出现语感不足的问题。
比如,很多孩子主要读绘本、故事等追求语言优美的虚构类读物,那么他很可能读到科普读物就会感到困难,因为科普读物表达会更简洁、客观,会使用一些简单的术语,孩子没有这方面的阅读经验,就会觉得这种语言风格很陌生,虽然每个字都认识,但放到一起就是读不懂,更不用说能快速理解了。
所以要帮助孩子发展出良好的语感,父母不但需要支持孩子做大量的自主阅读,还需要支持孩子做广泛的阅读,接触不同类型、不同语言风格的读物,避免孩子阅读面过窄,阅读的文本类型过于单一。
第二个建议,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做大量的语言交流。
对年龄比较小,还不识字或者识字量很小的孩子来说,良好语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生活中和父母的口头语言交流,也就是日常的聊天说话。良好语感,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经验,所以听别人说得越多、自己说得越多,语言经验也会越丰富。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良好的早期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到3岁时,累计听到4500万个单词,早期语言环境较差的孩子,到3岁时累计听到的单词数量只有1300万,两者的差距,达到到3200万之多。这3000多万的差距会对孩子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智商、学习能力、发展潜力、自我管理能力、执行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等,在语言方面,会影响到孩子的词汇量、语言处理速度、语言表达能力、读写能力等等。也就是说,孩子在生命早期接触到的语言过少,他自己掌握的词汇量就会很少,与人交流或者读写时,处理语言的速度都会较慢,这自然会影响到他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读写能力的发展。
第三个建议,帮助孩子扩大知识面、扩充知识量。
阅读既是获取新知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知识面、知识量来支撑,因为任何类型的读物,都会或多或少地包含一些名词、术语,孩子知道的东西太少,遇到这样的词汇,基本上就没办法有语感。比如,最简单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不知道黄鹂、白鹭是两种鸟的名称,读的时候就可能把诗句中的停顿放在黄和鹂、白和鹭中间,这样自然会读得磕磕绊绊,别扭无比,当然更影响对诗句的理解。
在孩子开始阅读之前,他的知识面、知识量主要来自父母和日常生活,所以父母在生活中,需要留意帮助孩子了解常识、积累生活经验、丰富生活经历,孩子见得越多、知道得越多,阅读时语感就会越好。
第四个建议,鼓励孩子上好语文课。
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来说,学校的语文课程也是阅读能力和阅读技术的重要来源,语文课不只是讲生字、生词、课文,而是通过课文学习,帮助孩子掌握综合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语感,也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孩子能认认真真地上好语文课,尤其是认真做好语文课程要求的朗读,对于培养良好语感会有很大帮助——但请注意,阅读不是朗读,父母一定不要要求孩子在自主阅读时也大声读出来。这一点,您可以参看真心爸妈的新书《朗读手册》,我们专门讲到,为什么要求孩子阅读时朗读,会把孩子导向不会阅读。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
已出版《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
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