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让一个孩子变好的,从来都不是打击、讽刺和嘲笑。
而是父母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孩子,不给他贴上负面的标签,这样,孩子才能在爱和包容中获得改变的力量。
作者 | 可乐妈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向我求助:
周末,朋友带着8岁的女儿去商场的游乐园玩。
女儿高兴极了,兴奋地尝试着各种设施,朋友则坐在外面玩手机。
直到两个小时后,一名商场的工作人员将女儿带到了朋友面前,告诉她,女儿刚才尿湿了蹦床,需要支付清洁费用。
原来,女儿为了能多玩会儿,就一直憋着没去上厕所,结果不小心尿到了蹦床上。
看着眼前狼狈的女儿,一向好强的朋友又羞又气,反手给了女儿一记巴掌:
“多大的人了,还尿裤子,丢不丢脸啊?”
在大庭广众之下尿了裤子,女儿本就已经羞得满脸通红,现在又被妈妈打了巴掌,女儿的泪水瞬间决堤了。
之后的几天里,原本活泼、爱笑的女儿一下子变得沉默、敏感起来。
甚至好几次,女儿都是哭着从梦中醒来,一边流泪,一边道歉:“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尿裤子了......”
女儿眼中的泪水和恐惧深深刺痛了朋友,她问我:
“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
可这么大的姑娘还尿裤子,当妈的总不能放任不管吧?”
听了朋友的困惑,我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给她讲了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作家尹建莉讲的。
一个5岁的小女孩,有一天不小心尿床了。
父母很生气,训斥她:
“你都5岁了,怎么还尿床?”
随后,妈妈就抱着被褥出去晾晒,嘴里还不住地抱怨:
“这么大的孩子了还尿床,晒到外面让别人看到,真是丢人。”
因为住的是大院平房,周围的邻居都看见了潮湿的被褥,也得知了女孩尿床的事情。
妈妈的举动让女孩焦虑不已。
到了晚上,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担心自己会再次尿床。
可怕的是,第二天一早,女孩发现自己果真又尿床了。
爸爸愤怒极了,警告她:
“事不过三,如果再有第三次,就对你不客气。”
可没想到,女孩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再一次尿床了。
为此,父母惩罚她晚上不许吃饭,也不让她喝水,这一回,女孩总算没有再尿床。
但从此以后,女孩还是会隔三差五地尿床。
湿漉漉的被褥、散不去的味道、邻居的指指点点,还有父母严厉的责骂......
这些都成了女孩童年回忆中醒不来的噩梦。
后来,父母也渐渐意识到打骂没用,开始带女儿看医生。
可无论是中药西药,对女孩而言都不起作用。
高考后,女孩的考得不错,分数足以上外地的名牌大学。
但因为害怕被人知道了自己的尿床的毛病,女孩最终还是去了当地的一所大学,平时就住在家里。
长大后,女孩谈过两次恋爱,但都因为对方发现了自己尿床的事,黯然分手。
这时候,她才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意识到:
自己尿床的根源,或许正是由于父母早年的羞辱和责骂。
有一回,女孩割腕自*,被人救回来后,多年积压的委屈彻底爆发了,她以绝食相逼,要父母向自己的认错。
可没想到,这次剧烈的冲突过后,女孩尿床的毛病竟然不治而愈。
但这时,她已经年近40了。
年迈的父母或许怎么都想不到,原本只是想帮女儿纠正一个坏毛病。
可结果,自己的打击和否定却让女儿错过了好大学,患上了重度抑郁,孤独未婚,蹉跎了数不清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