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养育孩子,都希望孩子在小的时候特别听话,长大以后能够有出息,让父母少操点心,可是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有一种孩子,小的时候特别不听话,别的孩子叛逆期特别短,他的叛逆期却要好几年,等终于长大了,父母可以省心了吧?他还是处处跟父母对着干,虽然也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可是往往做出的事让父母很生气,实在是“孝而不顺”的典型代表,那么这样的孩子,父母有没有责任呢?答案是肯定的,叛逆期特别长的孩子,父母都存在一个共性,希望你没有。
孝而不顺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身边这样的例子可能很多
我的一个朋友从小跟父母的关系不太好,说两句就顶起来,常常是他摔门而去,父母在家里唉声叹气,后来朋友终于过了叛逆期,也发愤图强地考上了重点大学,可是回家的次数却屈指可数,每次一回家,跟父母也多是冷战或者争吵,比如妈妈为了省钱去坐公交车,结果被小偷偷走了手机,妈妈正在这里懊恼,他知道后打电话过来,劈头就批评,让你做出租车你不听,这下子好了吧,一个手机几千块,够坐多少次出租车了?真是捡芝麻掉西瓜。
妈妈本来想让他安慰一下,结果越来越生气,最后冲他喊,我愿意给小偷做贡献,愿意掉手机,你管不着。朋友放下电话就给我打电话,他说一开始明明不是那个意思,他也想安慰妈妈,可是为什么说出口的话,就变了味道呢?这样的事情有很多,他花钱给父母买东西,父母不见得喜欢,他不愿意*事情,父母却一再地促成,他开玩笑地跟我说,我做大了孝,却做不到顺,不知道算不算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呢?
孩子跟父母的关系不好,其实问题出在父母身上
父母嘴上常说的一句话,这孩子不听话。貌似孩子的种种表现,都是他个人的行为,但是追根溯源,问题还是出在家庭教育上,也就是父母身上,在父母跟孩子的相处时,很多父母出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会让亲子关系陷入僵化。
即父母在孩子犯错时,总是爱冲动,一冲动就想要发泄,于是说教和责骂就出现了,当孩子露出了伤心的表情,父母就有开始软化,给孩子说好话,但是当孩子再次出现了问题,父母还是会劈头盖脸地一顿说教和训斥,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习以为常,听不进父母的任何话了。
话说三遍淡如水,当父母的话语权被削弱,孩子的叛逆期也就来了
很多父母感觉到奇怪,为什么这件事给他说了快100遍了,他还是要做错呢?这就是“话说三遍淡如水”的道理,当父母举着为你好的旗帜,在孩子的耳朵边不停地念叨着大道理,念叨着接下来要做什么,为什么孩子的惰性反而越来越强?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对某个事物采用过多的刺激、过强的作用,就会引起心理上的不耐烦和逆反的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是父母的“黔驴技穷”,他们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只能通过这种高强度的唠叨和说教,让孩子快速地成长,而唠叨的背后,却孩子有三种不舒服的感受。
第一,父母对我不信任
一个孩子放学回家,屁股还没坐热呢,妈妈就奉上了“唠叨”的大餐,赶紧去洗手,赶紧去写作业,半小时过去了,妈妈见孩子没动静,唠叨继续加强,怪不得你学习不好,原来一点自觉性都没有,你看谁谁谁,进门就先写作业,比你强多少?于是孩子彻底怒了,摔门摔书包,弄到半夜才写完作业,这时候妈妈的唠叨又来了,叫你没时间观念,看耽误睡觉了吧,明天早上还要早起呢,孩子在不满中入睡了,做梦还梦到妈妈的唠叨。
一个孩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希望妈妈以后相信我,不要再唠叨我了,其实唠叨的背后,是父母对孩子的极度不信任,父母不相信孩子能够做好一切,所以才会不断地提醒,可是人也会疲惫的,孩子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破罐子破摔,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等他稍微大一些,学会了反抗,就会跟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在对抗中他体会到了胜利的喜悦,这种孩子的叛逆期会特别长,也会特别难管。
第二,我是没有自尊心的
父母不停地说教,不停地唠叨,在孩子看来就是一种伤自尊的表现,他希望得到父母鼓励的时候,父母嘴里吐出的是冰冷的言语,希望父母理解的时候,父母那他跟优秀的孩子比较,当孩子的自尊和骄傲被父母踩在脚底下,他也不剩下什么脸面了,索性豁出去彻底没自尊了。
第三,我做不好任何事
父母在唠叨中,总是站在制高点,他们所说的都是至高无上的真理,孩子的做法跟他们的期望差了不只一个档次,所以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我做不好任何事情,他的自信心被自卑一点点埋没,这样的孩子没有价值感,所以上进心也不是太大,一边是对能力的质疑,一边又想在父母面前证明自己,所以陷入无限的矛盾中不能自拔。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针对孩子的任性,千万不要说教。说教是最没用的教育方式,好的父母会换种方式跟孩子交流,不妨采取下面几种方法。
第一,改变唠叨的方式
第一种父母用行为管孩子,给孩子以身作则,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主动关上电视机,拿一本书坐在孩子身边,让孩子自觉地去写作业,第二种父母用嘴管,也就是唠叨,不停地唠叨,第三种父母会用拳头管孩子,孩子不听话就直接揍,这种父母最可怜,他没有任何管理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你可以揍他让他屈服,可是孩子长大后呢,还是要用拳头解决问题吗?所以父母停止说教和体罚,开始以身作则吧。
第二,多多鼓励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采用二八原则,也就是十句话中,有两句是批评的话,八局是鼓励的话,鼓励的话要后说,先说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这样管教的孩子,上进心会更强。
第三,别扯出萝卜带出泥
管理孩子跟管理婚姻是一个道理,一方对另一方的问题不依不饶,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拿出来说的时候,双方离婚也就不远了,管理孩子也是一样,就事论事,不要总是把孩子以往的问题点统统拿出来说,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自尊心上也受不了。
第四,对众不责
当着老师和同学,当着亲戚朋友,当着陌生人的面,不要唠叨和责怪孩子,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要受到保护,不然他的面子跌到地上,最终也会让父母的面子跌倒地上,很多孩子孝有余顺不足,就是童年的记忆太过鲜明,他对父母温柔不起来,总是别别扭扭的,孝顺的孩子,往往跟父母的关系特别融洽。
第五,让孩子自己体验后果
在《正面教育》中,简·尼尔森曾经提出自然后果法,就是父母在全程不参与的情况下,让孩子体会事情带来的后果,不写作业就被老师惩罚,不早睡就会晚起,晚起就会迟到,不吃饭就会饿肚子,这种自然后果法,省去了中间的唠叨,让孩子切实体会到问题的后果,而不是被父母的唠叨挡在半路上,他会更有责任心,也会更加自觉。
第六,用尊重和爱换来孩子的“顺”
父母前期对孩子的尊重和爱,以后就会换来孩子的“顺”,这种顺指的不光是人生的顺风顺水,也指的是感情上,对父母的感情,对朋友的感情,对爱人以及孩子的感情,是柔顺的,包容的,而不是充满棱角的,一个被爱和尊重填满的孩子,他拥有更完成的人格,也会在以后的人生中,把爱和尊重带给遇到的每个人,所以孩子叛逆期长,长大了跟父母关系不好,问题点还是出在父母身上,孩子是父母的试验品,这代表了教育的失败,而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他经得起几次的失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