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最近一定也被芒果TV《2017变形计》中的这一片段刷屏。这个叫张水丽的女孩,人称““丽姐”,一时间霸占热搜榜,也将变形计节目推到了风口浪尖。
创新:转战网络,网感增加,苦情部分out?
看过之前《变形计》的小伙伴一定感受到了区别,转网后的《变形计》在视觉呈现上,采用了大量“综艺式”的搞笑剪辑手法,节目中“花字”和背景音乐的娱乐化处理确实很招乐。
比如,“陈新颖吐槽”视频。视频中,为了符合陈新颖向节目组大吐苦水的“悲凉”心境,后期还特地用了小哥费玉清的《一剪梅》做配乐,加上雪花飘飘的特效,引得很多网友表示“我一定时看了假的《变形计》”
节目组自己也承认,在剪辑方面为了更贴合网络平台的特性,大幅缩减了苦情部分,在后期加入了很多流行元素。
让熟悉网络词汇的年轻后期制作者进入剪辑队伍,重新对故事进行包装架构,迎合了网综的年轻化调性,对准了年轻受众的审美口味。这档老牌综艺的样子就这样悄悄的发生了变化。
而这档11年的节目为何会作如此大的突破?舆情官认为,正如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曾说,“传统行业中不变才是传统,而要想做一个综艺节目中的‘百年老店’,就必须要不断创新。”走过了11年的《变形计》要在网综这个竞争激烈的战场上存活唯有创新。
此外,如今无论是网综还是现实社会,90后逐渐成为主角,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浸润在亚文化中的我们,讨厌说教和过度煽情,我们更倾向于“寓教于乐”。所以节目组需要通过多元化剪辑,娱乐化的方式去吸引这个主力人群的关注,从而传达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是希望节目组在之后的剪辑中切莫本末倒置,让形式更好的为内容服务。
成长:从单向变形到双向变形
除了节目剪辑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在节目内核方面,《变形计》同样也有着不小的成长。在大多数的人印象当中,在电视节目中露脸的农村孩子都是逆来顺受、畏畏缩缩、不敢表达的朴实孩子,甚至有些过于懂事。
可这一次的农村主人公却一反常态,人称“社会我丽姐,人冷脾气野;社会我丽姐,人狠话不多”。她会因为新哥哥接她迟到开启暴走模式,也会嫌弃新哥哥做的面条不好吃,甚至在新哥哥惹怒她时抡起棒子要打他。任性成了这个农村孩子的标签。
就算是“丽姐”懂事的哥哥,独自承担起照顾妹妹的重任,也多多少少存在性格缺陷,他对抛弃自己的母亲又何尝没有埋怨,嘴上说着“(妈妈)我不需要你回来”,心里对母亲却是不满的。
如何能全面的展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心理现状,塑造一个更真实和有血肉的留守儿童来触动人心,是节目组在新一季节目中的思考。于是2017《变形计》提出来的“双向变形”概念“到别人的世界发现自己”。
这次节目开始不满足于“城市少年是主体,农村孩子是陪衬”的惯常模式,开始从“单向变形”向“双向变形”迈进,变形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不再是外界认为的站在城市人的视角拍摄,这里的农村主人公和城市主人公一样,性格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陈新颖在丽姐身上,在农村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 同时,我们也在陈新颖的反馈中,看到丽姐的问题所在,甚至是整个留守儿童的问题所在。而这一改变不只是节目自身内核的成长,同样也促使主流节目的社会责任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质疑:有剧本、网红制造机、拿孩子开刀
也许是为了迎合网感分寸把握不当,或者是大家对于农村孩子的反常表现太过惊讶。伴随高点击和高关注而来是一片质疑。
有人认为剧本化痕迹严重。虽然节目中,通过两个城市少年在言谈举止中多次为此洗白。但还是免不了大家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