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晖
题记:刘巧珍,是路遥小说《人生》里的女主人公,她的爱情故事令人唏嘘,同时也令人反思、使人清醒。
1刘巧珍,高家村“二能人”刘立本的二女儿,是个农村姑娘,但又不是那种简单的农村姑娘。
在该上学的年纪,她父亲认为念书是白花钱,就这样,她错过了读书。她也曾怨恨过父亲,也曾为此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长大后的她亭亭玉立、如花似玉,装束既不土气也不洋气,被称为村里的“头梢子”、“盖满川”。
来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她却一个也看不上。她觉得自己没上过学,便决心要选择一个有文化、而又在精神方面很丰富的男人做自己的伴侣。
刘巧珍剧照
2巧珍喜欢上了前村的民办教师——高加林。
她爱他潇洒的风度,漂亮的体形,和那处处都表现出来的大丈夫气质。还有,高加林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会安电灯,会开拖拉机,还会给报纸上写文章,又讲究卫生,穿着干净,浑身的香皂味。
巧珍曾经在心里无数次地梦想这个人拉着自己的手,在春天的田野里,在夏天的花丛中,在秋天的果林里,在冬天的雪地上,走呀、跑呀,抱她、亲她……
可惜在现实中,巧珍连走近他的勇气都没有,只是经常偷偷地望着对面高加林家的院子;经常目送着高加林走向学校;又望着他向村里走来……
刘巧珍剧照
3巧珍等来了机会。
高加林失业了,她既高兴又很是痛苦。
她看见高加林去游泳的时候,便去自留地摘了一个甜瓜,想破开脸皮去安慰他,却连接话的机会也没有。她不知道,此时的高加林对自己很讨厌,因为正是自己姐姐的小叔子顶替了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岗位。
她当然没有放弃。她看见高加林去城里卖馍,就骑了车子撵去了;她看见自己亲爱的人提着蒸馍篮子在人群里躲躲闪闪,一个也卖不了,痛苦地靠在电线杆子上,眼泪那是刷刷地流啊;她看见高加林进了文化馆,就站在大马河桥上从中午一直等到下午……
苍天不负有心人,巧珍赢得了和自己亲爱的人一搭里走着回家的机会,并且骂了高明楼(自己姐姐的公公),还吐露了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声,也终于赢得了自己亲爱的人的一个吻、一个拥抱。
刘巧珍、高加林 剧照
4爱情在一个人身上第一次苏醒以后,它会转变为一种巨大的力量。
是的,巧珍为爱珍疯狂了。
她刷牙了。她不怕别人笑她出洋相,她可以为此和父亲顶嘴,只是因为她亲爱的加林哥要她刷牙。
她打扮了。这几天穿新的,过几天又穿旧的,只是因为女为悦己者容。
她黑天半夜往外跑了。村外庄稼地里是那密密的青纱帐,亲爱的加林哥比自己的爸妈还亲。
她顾不上世俗那些破观念了。高加林邀请她一起骑自行车进城的时候,她放下自己的矜持、也不顾村里人的眼光,欣然赴约……
刘巧珍剧照
5人世间的事情往往说不来。
就在巧珍憧憬着她们的美好未来的时候,高加林进城了,不光进城了,还爱上了别人。
理由俗得不能再俗了:他和巧珍没有共同的语言——高加林感兴趣的是国际问题、新能源,而巧珍只会说咱们庄的水井修好了、堰子也加高了、你家的老母猪下了十二个猪娃,一个被老母猪压死了,还剩下十一个了……
至于“为了远大的前途,必须做出牺牲”,这样的话,高加林当然是不会说的了。
还是那个大马河,还是那个桥栏杆。
一阵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巧珍哽咽着说,……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绝不会连累你!……
泪水在巧珍的脸上刷刷淌着,一串接一串掉在了桥下的大马河里……
沉默……沉默……
突然,巧珍迅速地转过身,说,加林哥……我走了!
刘巧珍、高加林剧照
6村里人好几天没有看见巧珍出山劳动。
当人们得知真相后,便沸腾了:她就是不寻短见,恐怕也要成个神经病人……
可是,没过几天,巧珍又开始了土地上的劳动,该干啥干啥,只是瘦了,一天到晚也很少和别人说话。
后来,巧珍嫁给了深爱自己的马拴——尽管有些匆忙,尽管有些草率……
谁都想,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然而,现实总是这么的扎心:这个世界上最不缺随处可见的漂亮妞,随处可见的有钱人,和随处泛滥的爱情。却唯独缺少了爱情里本不该缺失的那份责任感、安全感、还有忠诚。
是的,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的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
爱情若是留不住,不妨读读刘巧珍:
爱来的时候,全力以赴,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爱走的时候,果断回头,因为强扭的瓜不甜。
前者是一份痴心与执着,后者是一种清醒与豁达,愿你我都拥有!
全文完
晓晖文苑,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