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再看金霏陈曦,他们上得了春晚殿堂,下得了小剧场,通过春晚的作品能拿到曲艺牡丹奖,通过小剧场的表演能获得大量拥趸粉丝和流量。
这就给相声行业提出了一个课题,能不能彻底打通晚会和小剧场,专业院团和民营院团之间的鸿沟呢?
之前李金斗曾牵头搞了一个周末相声俱乐部,邀请很多专业院团的相声演员在小剧场演出,效果非常好,一搞就是近二十年,不仅亲近了观众还锻炼了人才。
无独有偶,嘻哈包袱铺曾搞了一个怀旧专场,将那些从嘻哈包袱铺走出去加盟各个专业院团的演员们请回来,大家一起在小剧场里重温当年的风采,彻底撒欢的演出效果那叫一个棒。
在笔者看来,像周末相声俱乐部、嘻哈包袱铺这种小剧场完全可以和广播说唱团、北京曲艺团以及铁路文工团、煤矿文工团等专业院团展开常规化合作和深度合作。
小剧场锻炼出来的优秀演员可以经常登上专业院团的舞台,专业院团的演员也可以日常性登上小剧场的舞台,不仅可以实现表演风格、相声作品的互补,同时也可以带动各自相声表演水准的提高。
一句话,互相当对方的“鲶鱼”,彻底搅动相声市场,激活行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