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雕像 对木制雕像来说,就比如这个保罗·冯·兴登堡的雕像,德国人会花很多钱去拿到一个金质、银质或者钢质的钉子的优先权去钉在雕像上,也算是对红十字会基金的一种赞助。
◆ 为什么要把莱茵河沿线城市放在第一位
在这整个乱局中,有一个还在迅猛发展的中心,便是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的沿线城市,似乎是战争之神的同盟。在这里,工人的补给都比其他地方要多,就算在前线战斗的士兵也比不上他们。事实上,他们被允许有超过普通民众三分之一的配给。埃森市是这一带的中心,在这里,军需品的生产日以继夜没有停歇,是克虏伯(德国大军火制造商世家)的发源地。这里最大工厂的拥有者冯勃伦夫人和哈尔巴赫(克虏伯的旧姓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在战时,这家工厂基本变成了一个政府部门。在这里工作的人们,除了在家生活的极好条件,还有厂方对工人的固定慰问。战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就让这些工人的心里产生了一种矛盾的想法,既有对英格兰的憎恨,又有对自己的努力的不满之情。在军事规定下,他们每天工作8个小时(三班倒),一周工作7天,吃的饭只有豆子和土豆,没有一点油水,睡觉则跟大家一样,睡在拥挤的营房中,他们成为了促使社会发展的因素。
帮助骨科伤员恢复的仪器设备 对战时毁坏物的修复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对因为伤病而退出军队的士兵来说,抢救和恢复身体机能是第一要务。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重新回到了军队中,另外一部分则在接受了适当的治疗之后去参加一些城市服务工作。对于这些工作的费用,政府全部负责并且负责对他们的管理。 亨利·鲁斯钦 供图
在战争的早些时候,汉堡也是一个工业聚集中心,大概有5万人日以继夜地工作,“时刻为汉堡的明天准备着”。一些海上巨人,如排水量为5.5万吨的“俾斯麦号”战舰和排水量为3.2万吨的“提尔皮茨号”,都是在汉堡的港口制造的,不少水手在战后,就在这里被训练成一个老练的海上商人。在1916年的时候,港口生产的舰船的总排水量已经达到了74万吨,还有另外的10万吨在建。
◆ 在战争的压力下,团结和谐逐渐消失
在战争开始的前几个小时,所有的团结与和谐都是建立在对国家的忠诚之上的,用以激励各方和各阶层。社会学家暂时放弃争吵而站到同一个战线,但是在1915和1916年之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政治问题并引发了争论,1917和1918年,则引起了实际的分歧和灾难。在议会大臣中,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一直周旋在各种冲突和意见之中,由于他的努力,使政府保持了稳定和不偏离轨道。
在一些反对领土合并的社会学家,和建议采取极端措施打压英国的海军上将冯·提尔皮茨之间,大臣们的方向就不是那么容易控制了。
众所周知的潜艇争议,导致了1916年3月冯·提尔皮茨的下台,因为德国皇帝要在他和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之间做出选择。提尔皮茨向政府递交了辞职信,这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冯·提尔皮茨结束了将近19年的在三位财务大臣辅佐下的国务卿生涯,他一直为帝国海军服务。在与美国的争端中,为了得到和平,德国政府一直处于任人操控的状态。在社会学家的内部争论中,由于将威廉·李卜克内西对大臣的演讲打断,冯·提尔皮茨被告上军事法庭并且入狱,这是1916年的大事。在来年的7月,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向国会大厦的反政府压力屈服,随后辞职。
被宣传单页围住的管子 在战争中,宣传单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有部分德国*将他们的垮台归因于协约国的宣传单。双方都使用了不同的分发方式。宣传单页一般是通过飞机散发,或者包裹在防水袋里通过炮弹发射。这些特别的管子被扔进瑞士的莱茵河里,大量漂浮在河面上。
◆ 关于革命的谣言传遍了德国
米凯利斯博士、冯·赫特林伯爵和巴登,在马克西米利安王子带领下的一些活动,使接下来的情况变得异常复杂,在这里也就不详细述说了,但是整个国家加剧了不安的状态是毋庸置疑的。关于革命的谣言也越来越多,而罢工和暴乱则要求有警察来维护秩序。有许多迹象表明,20年前在卡尔·舒茨预言下的谣言即将成为现实。这里有一句话出自卡尔:“我很害怕在未来的某一天,现实情况会逼迫德国人去与德国皇帝争夺自己的命运,但是等那一天已经来临的时候,恐怕要阻止灾难的发生就已经太晚了。”
文/玛丽恩·哈克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