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特殊句式及举例(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及特殊句式)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3-06-07 11:08:1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特殊句式及举例,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及特殊句式(1)

一、宾语前置的种类

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有以下几种:

1.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例: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

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

2.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

例: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庄子《秋水》)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的宾语前置。

例:余是以记之。(苏轼《石钟山记》)再比如:一言以蔽之, 夜以继日,“一言以蔽之”,宾语“一言”,放在“以”的前面,以示强调,意思是“拿一句活就能概括它”。“夜以继日”,宾语“夜”,放在“以”的前面,意思是“拿夜晚来继续白天”。“一言以蔽之”、“夜以继日”即“以一言蔽之”、“以夜继日”。像成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坐以待毙”等都属于这种格式。

另外,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例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这里的“东”“南”“北”“西”都是方位词,都充当“向”的宾语,放在前面,以示强调。翻译成现代汉语应是“向东”“向南”“向北”“向西”。

4. 用“之”“是”(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5. 特殊情况:

(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如: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

(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除此之外,还有现在常用的“诚请见教”“望见谅”“请勿见笑”,都属此用法。“见”可译为“我”,即“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

(3)“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如现代汉语的“自制、自*、紫纹、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词语,可以说都是古代汉语结构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合成词。如: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渔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状语后置的种类

所谓状语后置,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按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状语一般处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作状语的一般只能是副词、形容词和介宾短语。比如:他非常迅速地从操场上跑进教室。在这个句子中“非常”是副词,“迅速”是形容词,“从操场上”是介宾短语。“非常迅速地从操场上”处在主语“他”和谓语“跑”之间,是作状语来修饰“跑”这个谓语的。而在文言中,如果遇到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却常常将其置于句末,所以,有时人们把状语后置又称之为“介宾短语后置”。

依据构成介宾短语的介词的不同,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类型:

1.“于……”结构的状语后置

这也是文言中最为常见的状语后置。例如:

①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于蓝”作状语后置了)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烛之武退秦师》)(“于郑伯”作状语后置了)

③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于徐公”作状语后置了)

2.“乎……”结构的状语后置

例如: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乎三子者之撰”作状语后置了)

②浴乎沂,风乎舞雩。(同上)(“乎沂”“乎舞雩”作状语后置了)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乎吾前”“乎吾”作状语后置了)

3.“以……”结构的状语后置

例如: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以孝悌之义”作状语后置了)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以组”作状语后置了)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4.“如……”结构的状语后置

例如:

①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②给贡职如郡县。(《荆轲现刺秦王》)

③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勾践灭吴》)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状语后置都是介宾短语,如:“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勾践灭吴》)”,这句话中的“如其子”作状语后置了,但他并不是一个介宾短语,而只是一个“像……一样”的一般状语结构。反过来,也并不是所有的放在句末的介宾短语都是后置状语,如:“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这个句子中的“于水”是作补语的。这样看来,人们把状语后置称为介宾短语后置,是不严密的。

那么,在文言中,是不是所有作状语的介宾短语都要后置呢?

请看下边例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在这个句子中,介宾短语“以战”作状语并没有后置。这种情况还可以举出不少例子: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②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这就是说,状语后置不过是文言中习惯的表达方式,并不是所有的介宾短语作状语都要后置的。

还有就是,文言中有的状语后置因为省略了介词而较难作出判断,在阅读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介词。例如:

①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②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③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例①中“读书”后省略了“于”,这句话可译为“在轩中读中。”例②“战”后省略了“于”,补出来,可译为“将军在黄河北面作战,我在黄河南面作战。”例③“军”后也省略了“于”,译为“晋国在函陵驻军,秦国在汜南驻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判断句的种类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柳敬亭传》)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者”“也”都不用,即“……,……”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鸿门宴》)

  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魏公子列传》)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省略句的种类

省略是文言语言最突出的现象之一。考生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出省略成分,这样,才能使译句表意精密、清晰,表达更加流畅。

省略句类型

例句:

省略主语

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

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

③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对话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承前省略谓语)

②因跪请秦王(击缻)。秦王不肯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略谓语)

省略宾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宾语)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

省略介词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省略介词“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被动句的种类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1. 语义上表被动的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

例如:

①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司马迁《报任安书》)

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贾生列传》)

③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的《阿房宫赋》)

2. 有句法标志的被动句

(1)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

例如: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屈原列传》)

②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介词“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

例如: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③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用“见”或“见……于……”(“见”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

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被”表被动。“被”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

例如: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②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传》)

③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图片

图片

对点精练

翻译以下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1.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啊?

2.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对你呢?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这样还不能称王的(使天下百姓归顺),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译:秦国由原来的攻势转为守势,(形势变了)但却不施仁政与天下。

5.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译:不知道我所依靠的人可以是谁,只有依靠哥哥嫂子。

6.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

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

译: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8.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庄子·逍遥游》)

译:大鹏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着它的。

9.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有什么妨害呢?(大家都)各自说说自己的见解吧。

10.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译: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

1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译: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

1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译: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译: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15.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烛之武退秦师》)

译:佚之狐对郑伯说。

1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赤壁赋》)

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你共同拥有的。

17.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译: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

1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译:凭借船桨的人,并不是他擅长游泳,却能横渡大江大河。

1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我这样做(忍让)的原因,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

20.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译:(他们)就是现在全部(躺)在墓中的人。

2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劝学》)

译: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用輮的工序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

2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译: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2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译: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24.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译: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2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译: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2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27.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译:那么,今天爵位显赫的高官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时),有的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

28.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译: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2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译: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3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译: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将被刘邦俘虏。

栏目热文

烛之武退秦师重要句式总结归纳(烛之武退秦师句式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重要句式总结归纳(烛之武退秦师句式归纳)

一、作者名片左丘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

2023-06-07 11:07:38查看全文 >>

烛之武退秦师特殊句式归纳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特殊句式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特殊句式归纳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特殊句式总结)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

2023-06-07 11:10:17查看全文 >>

本科考研能覆盖第一学历吗(大学毕业后考研是最高学历吗)

本科考研能覆盖第一学历吗(大学毕业后考研是最高学历吗)

昨天考研结束,我们后台也有不少同学在咨询自考本科考研的事情,今天我们就其中关于“自考本科考上研究生,第一学历是研究生?”...

2023-06-07 11:31:28查看全文 >>

考研录取要看第一学历么(考研录取流程详细说明)

考研录取要看第一学历么(考研录取流程详细说明)

关于考研这事,对研究生学历比较执着的人,都会关注。大部分考研人本科出身并不是很好,但都想通过考研来改变自身学历局限性,打...

2023-06-07 11:11:36查看全文 >>

考研能代替第一学历吗(专科生考研第一学历是什么)

考研能代替第一学历吗(专科生考研第一学历是什么)

文/刘美娟考研现在已经成了很多学生提升自己学历和能力的一个选择,那么想要参加研究生考试在学历上有什么最低的要求?考研以后...

2023-06-07 11:13:36查看全文 >>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特殊句式(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实词与虚词)

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特殊句式(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实词与虚词)

通假字《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

2023-06-07 11:30:15查看全文 >>

烛之武退秦师全部特殊句式(烛之武退秦师特殊句式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全部特殊句式(烛之武退秦师特殊句式总结)

一、教学目标:1、了解烛之武的说服技巧;2、了解烛之武、秦公、晋文公等人物的形象特点;3、概括文章内容,归纳词类活用,古...

2023-06-07 11:42:14查看全文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一等奖(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免费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一等奖(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免费下载)

今天上午举办的全区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结束,本人获得了第一名,我执教的课文是高一课本中的《烛之武退秦师》,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2023-06-07 11:27:39查看全文 >>

烛之武退秦特殊句式(烛之武往朝夷也 句式)

烛之武退秦特殊句式(烛之武往朝夷也 句式)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

2023-06-07 11:15:23查看全文 >>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句式和翻译(烛之武退秦师逐句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句式和翻译(烛之武退秦师逐句翻译)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2023-06-07 11:06:4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