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歌行吟引分别指的什么(歌行吟引什么意思)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3-11-16 17:06:4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了解创作背景,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学习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领悟诗歌的语言美;潜心涵泳,体味情感变化;分析诗人和琵琶女人物形象,探究失落情感的缘由。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中唐时代歌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使学生对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有清醒的认识;继承发展中国古典诗歌“言志”传统。

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歌行吟引分别指的什么,歌行吟引什么意思(1)

一、导入解题

1.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让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是音乐将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为什么音乐会让素不相识的人产生共鸣呢?今天我们进入白居易的《琵琶行》。

2.简介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4.文体知识:《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称“歌行体”。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歌行吟引分别指的什么,歌行吟引什么意思(2)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见课件)

2.解读小序。

⑴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⑵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3.试用七言形式概括各段内容。

⑴江头送客闻琵琶

⑵江上聆听琵琶曲

⑶歌女倾诉身世苦

⑷同病相怜伤迁谪

⑸重闻琵琶青衫湿

补充:我们也可以用四个数字串联全诗内容:一段精妙绝伦的音乐描写;两个主要人物(琵琶女、白居易);在江边的三次闻曲;琵琶女与白居易经历的四种相同之处。

4.课文诵读:齐读和男女同学分段轮流朗读结合。

歌行吟引分别指的什么,歌行吟引什么意思(3)

三、品味鉴赏

鉴赏要点:谁解风物意?谁解琵琶声?谁解青衫泪?

(一)“浔阳江边闻琵琶” ——谁解风物情?

1.赏析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

齐读第一段,再讨论分析:本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①“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2.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3.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试赏析这些语句,看能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写江州的生活环境,住宅杂草丛生,禽兽哀鸣,更苦的是没有朋友知音。诗人的失意寂寞,孤苦无聊,也通过这些景色描写来反映,其遭际与琵琶女何其相似!

4.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歌行吟引分别指的什么,歌行吟引什么意思(4)

(二)“江上聆听琵琶曲”——谁解琵琶声?

1.找出文中三次描写听琵琶声的句段。

2.第一次演奏: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方法和作用: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3.第三次演奏: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重闻琵琶青衫湿。方法和作用: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4.重点鉴赏第二次弹奏。

⑴齐读第二段,分析琵琶女的弹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并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⑵琵琶女弹奏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调弦。

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特点:倾诉悲情。

第二阶段:第一乐曲。

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特点:急切愉快。

第三阶段:第二乐曲。

诗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特点:幽愁暗恨。

第四阶段:第三乐曲。

诗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特点:激越奔涌,高亢雄壮。

曲终阶段: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特点:短促急迫,戛然而止。

余音绕梁阶段: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

绘制音乐旋律变化图。

其中重点是三个阶段:

第一乐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第二乐段:“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婉转低沉)

第三乐段:“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激越雄壮)

⑶描写音乐的方法。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拟声词和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大量的比喻:

比喻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

曲中含情,用感情演奏-描摹音乐:琵琶女,以情演曲;白居易,以情绘声。

⑷思考:音乐能够传递出人的心声,人生如歌,那么,我们是否能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的轨迹呢?

清脆圆润:沉浸在往昔回忆中的幸福与快乐;

沉吟冷涩:置身于现实生活的窘迫与凄凉;

高亢激越:传达出女子愤怒的抗争与呐喊。

⑸配乐朗读。

歌行吟引分别指的什么,歌行吟引什么意思(5)

(三)“江中听诉身世苦”——谁解青衫泪?

1.齐读第三段。

指名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及其原因。

要点: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妓生涯;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江中听诉身世苦

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

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

对比、反衬

琵琶女人生遭遇与乐曲的暗合:年轻时春风得意的愉悦——琵琶声的清脆圆润;年老色衰时孤独寂寞冷的抑郁——琵琶声的婉转低沉;回忆往昔时落差巨大的愤激——琵琶声的激越雄壮。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2.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指名朗读第四段,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概括。

原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3.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经历的四点相同之处:来历相同(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我自去年辞帝京);才华相同(琵琶女:名属教坊第一部,白居易:歌咏佳句尽为白公所占);遭遇相同(两人都是由备受赏识沦落到如今的凄凉境地);情感相通 (同病相怜,同声相应)。他们是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4.讨论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的内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歌行吟引分别指的什么,歌行吟引什么意思(6)

四、总结拓展

1.诗歌的两条线索: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一个反映民间的变化,一个反映朝政的变化。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

2.归纳概括诗歌的主题:抒发了被贬谪的悲苦心情,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扼*。

3.黑格尔说:“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阅读下面这首描写琴声的诗歌,就其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写一段200字以上的赏析性文字。

听颖师弹琴

韩 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要点:全诗可分为两大段。前十句为第一大段,描写颖师所弹奏的优美琴声。开始的时候,琴声显得轻柔细碎,音调缠绵宛转,好象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似的,他们在切切私语,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对琴声十分的描写形象、生动,使人不仅听到了“昵昵尔汝”之声,而且也仿佛看到了一对青年男女亲昵的情状,把人们引入到琴声的意境中去。可是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一会儿,却又是:“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达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象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象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却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跻攀分寸不可上”,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在接近最高峰顶的时候,已是“畏途巉岩不可攀”,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情景真是惊心动魄。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忽然,又音调低伏,“失势一落千丈强”,好象那个在高峰上艰难攀登的健儿,一失手,直落下万丈深渊? 这一大段,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了颖师弹奏的琴声变幻莫测,把琴声的阴阳刚柔、高低起伏、腾挪转折,充分地以形象化的语言摹拟出来,使人完全沉醉在丰富优美的琴声中。

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听琴的感受。这一大段是说:自己虽然不懂音乐,可是听了颖师的弹奏,一直坐立不安,眼泪湿透了衣裳。不禁急忙止住颖师,请他不要再继续弹下去了。“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就是说:你的弹奏本领太高强了,直使我的心时而如火热,时而又如冰寒。我的感情剧烈波动得再也禁受不住了。乐曲还没有演奏完,诗歌却告结束。真是飘然而来,又戛然而止。这一大段既说明了诗人感受之深,同时也衬托出了颖师弹奏的高明。

这首诗先用一连串贴切、生动的比喻,描写音乐形象,把人带入美妙的琴声中,然后才点出这是颖师所弹奏的琴曲,并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赞叹。这是一种倒点题法,在这里使用这种写法,更能增强感染读者的效果。

栏目热文

动机和需要的关系(需要和动机的关系是怎样的)

动机和需要的关系(需要和动机的关系是怎样的)

写作的动机与收益的关系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它能够让我们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和交流。写作的动机通常是出于个人...

2023-11-16 17:14:57查看全文 >>

简述动机的三种功能(简述动机的作用有哪些)

简述动机的三种功能(简述动机的作用有哪些)

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存在着相应的动机,像警察办案的时候便会考虑到罪犯的动机。动机有三大功能,分别是始动功能,...

2023-11-16 17:00:34查看全文 >>

简述动机与需求的关系(动机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简述动机与需求的关系(动机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购买逻辑,由需求、品类、品牌、价值、感受、认知的观念在影响着用户逻辑。,五、感受是评价,六、认知是理解,七、观念是...

2023-11-16 17:08:28查看全文 >>

谈谈动机及动机的构成(简述动机和动机过程)

谈谈动机及动机的构成(简述动机和动机过程)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欲知何为动机,首先需要了解有关人的需要的理论。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最著名的就是马斯洛的...

2023-11-16 17:20:23查看全文 >>

简述需要与动机的区别与联系(简述需要和动机的区别与联系)

简述需要与动机的区别与联系(简述需要和动机的区别与联系)

导论1.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者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023-11-16 17:38:36查看全文 >>

短歌行诗中意象分析(短歌行的意象有哪些)

短歌行诗中意象分析(短歌行的意象有哪些)

说起梧桐,你会想起什么 ?看到杨柳长亭,你会不会想起送别?看到黄花,你会不会想起时光流逝。在诗词中,诗人们经常借物抒情,...

2023-11-16 17:27:29查看全文 >>

歌行吟引有什么区别(歌行体和乐府体的区别)

歌行吟引有什么区别(歌行体和乐府体的区别)

全文共1017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现代汉语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古汉语的学习,其中不仅仅...

2023-11-16 17:31:50查看全文 >>

行吟诗歌的特点(行吟诗歌例子)

行吟诗歌的特点(行吟诗歌例子)

文/周维强黎大杰诗集《行且吟》从文本上来说,应该是行吟诗的合集。行吟诗,中国古已有之,意为一边行走一边吟唱。《楚辞·渔父...

2023-11-16 17:04:15查看全文 >>

短歌行意象及特点(短歌行题目特点)

短歌行意象及特点(短歌行题目特点)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关乎着学生的精神底蕴和民族文化认同,在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

2023-11-16 17:33:40查看全文 >>

短歌行的诗人形象(短歌行诗人写作背景)

短歌行的诗人形象(短歌行诗人写作背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2023-11-16 17:44:4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