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2次不过,反思了很久,我终于知道是什么原因了。下面给大家分享我“惨痛”的经验教训,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不要再重蹈我的覆辙,毕竟报名费还是挺贵的。
1. 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实战练习
第一次面试时,我也是蛮认真备考的,在各大网校平台上搜集了关于面试技巧的资料,每天有事没事就拿出来背背念念,比如结构化面试答题模板,试讲教案模板,面试真题等等,当时我以为没必要弄什么实战练习,理论知识背熟了,上考场自然会答,可是!这仅仅是我以为,一进考场,我突然就很紧张,试图深呼吸,有一点点缓解,但是等到考官念完结构化问题时,我突然脑子一片空白,平时背的理论知识不知如何组织,完全理不清思绪,不会答导致了我更紧张,紧张又会影响我的临场发挥,就这样“恶性循环”,最后我支支吾吾说了2分钟,草草地结束了结构化问答。
由于前面表现太差,试讲时我底气明显不足,再加上平时缺乏实战练习,整个试讲下来,自己都觉得很尴尬乏味,有些地方还存在明显的逻辑问题,时间控制得也不好,10分钟还没有把前面两个环节讲授完(导入—新课讲授),……哎,反正是漏洞百出。说实话,考官“判”我面试不合格,我能理解接受,毕竟表现得真的很差劲。
各位小伙伴们,光看不练假把戏,一定要实战练习!练习非常重要,甚至比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多练,多练。多练,采取各种不同方式练都可以,自己对着镜子练,与好友组团练,还可以报班老师指导练,这种方式是效率最高的,通过几率更有把握些,随自己选择,总之,一定要实战练习!
2. 不熟悉教材,知识点讲错
第二次面试时,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在备考前进行了充分的实战练习,可是这次又失策了(难过)。抽题时,我抽到了《扇形统计图》,这个知识点我略知一二,但是对它的意义理解并不透彻,导致板书的图形没有经过圆心,后来在答辩时,考官问我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答不完整,只能含糊其辞。而考官都是专家级别的人物,肯定糊弄不到的。
教材(报考学段与科目对应的教材)是很多小伙伴(包括我自己)面试备考最容易忽略的部分,真不应该,如果你在试讲时,和我一样出现知识硬伤的话,答辩也错了,90%的可能性就是不合格。所以啊,考前一定要翻翻你所考学段的教材,掌握重要知识,以及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
3. 忽略了试题清单上的基本要求
第二次面试时,考试后递交试题清单和教案纸前,我瞅了一眼试题清单上的基本要求:(3)比较扇形统计图与其他统计图的异同点,当时我就呆住了,心想“完蛋了,这次又是炮灰,试讲中压根没有提高这个点”,结果正如我“所愿”。
因此,备课时,一定要看清楚基本要求,并把它穿插在你的试讲过程中,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考核点,其中一个要求没有体现,你的分数就会大打折扣。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的是,试讲时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简单点讲,就是要师生互动,整个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考察点。我的“血泪教训”给大家分享完了,希望你们有所收获,觉得有价值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哦!
(此经验来源于笔者身边好友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