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工业总产值计算说明(工业总产值统计报表怎么算的)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2-12-03 04:08:41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图13 苏州三大产业结构占比变化,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年鉴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苏州再次积极推进产业调整,从关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为关注现代产业体系的塑造。苏州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不再重点关注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化,而是更加关注城市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人文精神的提升来集聚要素,以人才的优势赢得创新的优势、竞争的优势和发展的优势。着力解决外资占比过大、外资发展路径依赖、民营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让经济发展由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型发展。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苏州提出跨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府的长期培育和引导下,苏州逐渐形成了当前的四大主导产业格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至2021年底,苏州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54%。

在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构造中,苏州始终坚持“制造立市”,在推进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布局科研机构、创新载体、金融服务、培训机构,其理念是这些机构都需围绕服务产业需求而发展,提倡科技、金融、人才与制造业的融合与协调,根本目的是提升制造业根植性和竞争力。

6.从产业需要到驱动应用型创新发展

缺乏从“0-1”基础型创新突破,是人们对于苏州未来发展动能乏力的主要担忧。苏州的大学、科研院所数量与其经济体量并不匹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州乡镇企业借助于“星期天工程师”攻克技术难题,如今则凭借苏州市与各区丰厚财力吸引大学及科研机构落户。中国科学院纳米所、医工所等34个分所落户苏州,占到中科院全国研究机构的20%。

客观来讲,受到城市能级、上海虹吸效应及经济结构特征等影响,让苏州过多承担基础研究任务并不现实。解决企业在“1-100”应用型技术方面的研发难题是苏州引进“大院大所”的核心目标。占苏州经济半壁江山的外资难以融入本地创新环境,能够主动带动创新链发展的民营龙头企业数量还较为有限,更加需要苏州政府提供前瞻性引导,为科研与产业进行嫁接。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围绕苏州四大主导产业,苏州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已经搭建起来,这为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机构更贴切了解产业需求,创建了良好条件。

成立于2020年的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由苏州市和工业园区共同出资200亿元建设,建立初衷是“服务于应用”,要求技术创新必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并设计出一套“成果交易前置”的机制。国际前沿、国家需求、市场需求“三元交叠”的模式可以引导企业更早介入科研过程、更多接触基础科学。目前姑苏实验室的3个重点材料突破方向集中在电子信息领域,与苏州产业向高端化进阶、解决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高度契合。

常设科研机构的创建补充了苏州本地的基础研究力量。例如长三角材料研究院,既有固定的科研人员,又能调动国内相关领域顶级的院士、教授,同时通过创新性制度设计,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鼓励本地研发团队的技术转化。此外,科研机构机构也承担共性技术平台资源共享的任务。全市范围内,目前已集聚上海光源大科学装置、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实验室、纳米真空互联实验室等高端科研设施在内的仪器设施54970台,原值405亿元,提供各项服务24800项,解决企业各类需求5861项。

苏州的创新发展模式以需求拉动型为主。结合苏州的产业特色与发展需求,引进“大院大所”既可以助力苏州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完整的产业服务链条,也有助于苏州的园区经济实现新突破,构造以创新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并在此基础上以产业基金为企业提供支持。

7.从服务实体需求到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

苏州构建了新型的产业与金融合作生态,充分拓展金融功能、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的效果,这也是苏州金融的核心“抓手”。这与当前我国地方金融改革从片面追求要素集聚,转向重视金融功能完备、生态健全相契合。2021年,苏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7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8.7%。目前,苏州共有292家持牌金融机构、309家地方金融组织、455家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苏州的产融结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色:

第一,全面推动产业金融创新与发展。苏州拥有极具特色、比较优势突出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布局,其金融发展自然需建立在助力产业优化之上。近年来,苏州立足制造业企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政府通过搭建平台、聚合资源,引导和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制造业企业,助力打造“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推动产业经济向创新经济跃升。到2022年6月末,全市有162家备案创投企业,累计注册资本686.7亿元,累计实收资本431.3亿元。

通过调研发现,苏州大部分板块都以国资形式成立了引导基金和直投基金,形成了政策性投资平台、引导基金平台、资本 产业园协同等几种代表性模式,配合政府招商与人才招引工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有力的国资撬动、市场参与的长期投资,围绕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等核心主题,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在有力的金融支持下,加速落地。

第二,重视金融与科技的互动融合。苏州不断深化研发和创新成果,构建“金融+科技”核心驱动力。一方面从金融科技视角看,苏州有序承接和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成为第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争取到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所落地,并已探索性地形成一批应用场景,试点示范作用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与集聚,强化了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并有望形成新业态。另一方面从科技金融视角看,近年来苏州金融、科技、工信等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完善政策链、畅通信息链、撬动资金链、优化服务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形成了四“链”联动的科技金融“苏州模式”。

第三,练好“内功”完善政策环境与基础要素。近年来,苏州出台了《苏州市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苏州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若干具体政策》、《关于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融资畅通工程的意见》、《苏州市金融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工作意见》、《关于推进苏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重要政策,积极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标杆城市、数字金融创新标杆城市、产业资本集聚标杆城市、金融开放合作标杆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良好协同增强效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同时,以征信服务为代表的基础要素也不断完善,苏州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开展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建设试点,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中长期保持地级市前两名,多次获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考评第一等次,并且积极参与央行推动的“全国 地方”双层征信体系建设。

第四,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立体功能”。多年来,苏州坚持以“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挂牌一批”为总体工作思路,建立可持续上市后备梯队,初步形成了“支持企业上市、支持上市企业”的良好氛围。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苏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14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新增在审企业25家;在上半年市场各大重要指数普跌的情况下,32只苏州股(剔除新股)实现上涨。此外,苏州的创投行业已经走出了独特的“新产融模式”,据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内地省市创投实力榜》显示,苏州创投实力位居全国第六、江苏第一,尤其是在创投机构实力、创新实力、政府支持等方面表现突出。

第五,运用政策性金融手段改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互补支撑,是苏州金融发展的又一特色。例如,2015年设立的“信保贷”就运用信保基金撬动贷款规模,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截止2022年5月末,累计10376家企业获得授信,突破千亿元。再如,近年来苏州设置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信用保证基金、科技贷款贴息等专项奖补资金池,每年更新并下发《苏州市科技金融计划项目的通知》,通过“政府补偿 银行信贷”风险共担模式,对科技信贷的风险损失进行补偿。还有,苏州工业园区2020年上线“园易融”,目前上架政策性金融产品10项、普惠性金融产品152个,累计解决需求7377笔,授信额超400亿元。

与苏州作为全国第六的城市经济体量相比,其金融仍有巨大发展空间。预计苏州将以较强的制造业及贸易基础为依托,放大现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优势,不断突破发展瓶颈,真正建设成为金融服务实体标杆城市。

8.从营商环境优化到产业生态构建

受工业园区、高新区的建设经验影响,苏州在营商环境的打造方面走在全国领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营商审批的高效性、“一张蓝图绘到底”所带来的政策可预期性等,就已经在苏州落地。这一过程始于第一个中外合作开放区苏州工业园区的建立,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被总结为“归根到底是我们借鉴新加坡经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成功。”[9]按照新加坡政府的理念,经济增长速度与政府服务质量存在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经济机构,特别是公共部门,对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这一理念很快也普及到苏州全市。在2002年苏州市发布的《关于推进政府改革加快职能转变的意见》中,苏州提出要促进行政行为和管理方式从管制型向服务型、从管微观向管宏观、从直接干预向间接调控转变;坚持依法行政,规范、高效地履行法定职责;培育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构建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内容。2012年以来,苏州又提出“让法治成为苏州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意在总结梳理营商环境建设中的改革措施,将行之有效的举措上升为地方法律法规。

在调研中,所有企业都认可苏州“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也提及在财政补贴项目申请方面的流程简单及主动服务,让“优惠政策找企业”。特别还应指出的是基层的主动性与担当性,愿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施政时不搞“一刀切”。

但是,企业的基本经营需求是获得持续盈利和扩大发展的空间,仅靠“店小二”的周到服务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苏州已经开始早其他城市半步,构建产业生态。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降低市场主体的成本、增强市场主体投资激励和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动力。而产业生态的营建则可以不断产生系统整合报酬,真正形成产业“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在产业生态的营建下,苏州的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形成内外联动之势,充分发挥外向型经济的正外部性;内生动力逐年增强,一批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也因此,疫情下苏州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强劲,这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与宏观环境下都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医疗器械产业园是苏州产业生态建设的典型。高新区政府通过成立区属国企,开发运营了国内第一家医疗器械产业园。除了产业园区的载体开发、物业运营功能,医疗器械产业园还提供技术服务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基础共性平台,园区引入了医疗器械可用性测试平台、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中科院一工所,东南大学医疗器械研究院等,为园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等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则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接省市政府资源,例如药监审评机构,解决企业在注册审批上市方面的难题,力图将园区内医疗器械企业迅速带上正轨,产品快速上市,实现盈利。发展10年,园区已有300多家企业,产业规模达到爆发期。

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以解决公共问题、社会问题为责任,以为民服务为宗旨,负责维护各类群体的利益,除了服务型理念与高效运作,更应该拥有长远的眼光。在这方面,苏州政府展现出前瞻性,将科学预测和有效预防等作为自己的核心职能之一。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苏州从10余年前开始主动引导、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并坚持长期投入与扶持。

工业园区最早开始主动进行产业培育,自2006年就锚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并探索积累了“十个一”的特色培育机制,即聚焦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引进一家大院大所,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一个盛会。以最有代表的生物医药行业为例,至2022年7月,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上市企业达23家,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园区引进、培育。如今这套产业培育模式,在苏州很多板块都得到了复制。

除了生物医药产业,在先进材料领域,通过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前瞻部署新型纳米功能、纳米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宏量等关键技术,已经在苏州市形成了从原材料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拥有中科院纳米所等200多家企业和机构,产值超过280亿元。

05

苏州制造的挑战与跃升

站在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的新台阶上,苏州制造已经成为全国以至全球的佼佼者,但是,在进一步攀升的道路上,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在创新能力方面,高端创新资源仍然不足;在区县统筹协调方面,由历史沿革和产业布局带来主城区向心力不足;在产业融合方面,不同产业跨界融合仍然不够;在发展环境方面,供应链产业链加快*风险大。面对这些新挑战,苏州需要进一步把握大势,抓住机遇、化解风险,进一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既大又强”。

1.苏州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1)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

苏州外向型经济色彩浓重。在工业经济领域,2021年外资企业在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占比接近六成(57.3%),外资对于苏州经济仍起着压舱石的作用。当前,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发达国家互补性减弱,国际分工与产业链调整早已开始,在逆全球化趋势、供应链收缩、贸易投资减速、中美战略博弈长期化等背景下,苏州过去赖以繁荣的外部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在上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后,苏州抗外部风险能力明显加强,但受地缘政治影响,未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可能会遭受超预期冲击。对此,苏州应尽早筹谋、尽早布局。以下几个因素正在推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加速重构:

一是风险成本化。长期以来,产业链的布局与调整主要遵循“要素成本-收益”的经济规律。但如今非经济因素造成的风险成本纳入到企业空间决策函数中,产业链按经济规律线性调整转向非线性跳跃,本土化、多元化和友岸化的趋势明显。

二是知识数字化。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数字化的渗透率提高,本土化的“隐性知识”通过工业软件得以数字化、显性化,知识溢出更加迅速、便捷且低成本,降低了产业转移的技术门槛。

三是营商环境园区化。如新加坡正在越南等东盟国家推行类似于中新苏州工业园的园区模式,这将在发展中国家的特定区域内,快速提高其硬件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制度环境优化,为其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更好的环境。

苏州制造业如按原有的国际分工规律发展,将赶不上全球*的步伐。例如,在苹果公司全球前200家供应商工厂中,苏州企业就有75家(国内东莞、深圳、上海等地有120多家),在越南和印度仅20多家,位居全球各大城市榜首。但在全球产业链震荡*的背景下,作为苹果、三星等跨国链主企业供应链中的一员,苏州众多市场占比高的制造业企业会面临被替换或被要求转移至国外的风险。

工业总产值计算说明,工业总产值统计报表怎么算的(17)

图14 部分地区的苹果公司工厂分布数,资料来源:卓贤,2020:《中国制造保链根本在强链》

(2)国际、国内创新竞争加速

连续三年的疫情,国际局势的不断动荡,世界经济发展减速,主要工业发展国家面临经济衰退风险。历史表明,在经济衰退风险加大时,创新往往加速,以技术变革冲破风险压力,以创新奠定衰退后的高速。多年前,主要工业国家观察到技术变革加速、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趋势,纷纷制订各种战略和计划,如今已显现出应有的作用。当今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这些主要工业国家更是加快了步伐,加大了力度。

工业总产值计算说明,工业总产值统计报表怎么算的(18)

表6 疫情发生以来主要工业国家技术变革相关计划,资料来源:葛春雷、李宏,“国际科技创新战略何去何从”;郭宇娟、郝家星“美国发布新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

苏州制造还需面对国内其他城市加快创新步伐的追赶。在动力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国内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武汉、西安、长沙、合肥、青岛。其中,排名第二位的杭州人才净流入连续多年全国第一,全社会R&;;;;D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量强势增长。同属于江苏省的南京在2021年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进步最快的城市是合肥,从全国第十三名成功上升至第九名,在《科技日报》梳理的中国2021年十项重大技术突破中占据四席。

与上述榜单中排名靠前的城市相比,苏州仍然在一些领域存在差距,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源头创新偏少,具有科技引领性的大型民营企业偏少。在调研中,专家组发现即使是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也有许多高科技企业仍然处于局部创新和模仿阶段。提升创新能力,在商业环境、创新政策和政府监管上下足功夫,将是苏州在未来数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提升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应该由6个链条组成,即创新与企业紧密结合、创新与基础研究相连、创新与成果转化形成产业链、创新与人才建设相连、创新与金融资本相连、创新与政府公共服务相连等共同组成。苏州在构建创新能力时,容易依照招商引资的惯性思维引进科研机构和院所,许多机构以节点存在,机构之间互动和链接待加强,需要“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构建创新生态。

第二,创新生态仍存在短板环节。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领域,苏州缺乏重大创新载体、大科学装置,以及一流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在人才建设方面,现代创新体系的构建尤其需要综合性人才。在调研中,不少机构和企业反应缺乏熟悉国际化大生产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从事顶层设计的技术带头人,熟悉国际资本运作的人才,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以及通识市场、技术、经济甚至政策的融合性人才等。

第三,中小型企业存在成果转化方面的难题。在张家港、吴中等地的调研发现,中小型科技企业面临一些共性问题,例如,高端人才引进困难、项目融资困难、技术获得难、企业获得外部支撑能力弱、市场拓展渠道有限、培育高价值专利能力匮乏等。即便是获批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也面临上述瓶颈。需要深入研究各类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的特点、痛点和难点,找出帮助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完成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法。

(3)产业跨界融合,资源整合*

随着高新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制造业的边界和产业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渐成趋势。

从苏南模式的突围,到从九十年代始于上海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带动,再到“工业向园区集中”[10]的工业区经济加速发展和转型,苏州已逐步打下极为深厚的工业基础,拥有许多优势特色产业,并有着在产业链内实现配套的能力。但是,苏州的产业间互动仍待加强。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产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产业间的跨界融合已成为创新的关键,新业态、新模式亦是在融合中产生。这对于需要提升内生动力、寻找新增长点的苏州非常重要。

除了从微观视角促进产业间更好地互动,从宏观视角探究如何促进市域经济一体化,也应是苏州在未来几年的关键任务。

苏州需要做好市域经济统筹发展,提升城市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苏州县域经济发达,在最新公布的2022赛迪百强县榜单中,昆山、张家港、常熟和太仓分别位居第一、三、四、七位。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四个县级市之和甚至超过全市GDP的一半。这既是苏州经济的优势——避免了“大城市病”,城市更加高效也更加人性化,但同时也间接证明了苏州主城区的向心力偏弱,六区四市容易产生同质化竞争。例如,在上文的苏州市产业地图中,工业园区、张家港市、太仓市、吴江区等地都提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而只有发挥好比较优势,补齐短板,才能真正提升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工业总产值计算说明,工业总产值统计报表怎么算的(19)

表7 苏州各区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数据来源:2021苏州市统计年鉴

如何在市场“看不见的手”、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引导下实现市域经济统筹发展,让工业经济各有侧重,从而提升制造业整体的供应链规模和效率,是苏州未来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2.苏州制造业的跃升

经过多年努力,苏州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亮点。当前,苏州制造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保持苏州制造的竞争优势,应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谋划未来,苏州制造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跃升,为此可以在产业驱动力、产业攻坚力、产业协同力上纵深部署,做好三篇大文章。

(1)强化产业驱动力:做好“1-100”进军“0-1”的大文章

谋划创新就是谋划发展,谋划创新就是谋划未来。以创新为驱动的产业是充满活力的产业,是生命力旺盛、赢得未来的产业。在国际和国内创新竞争加速的大背景下,苏州制造必须解决高端创新资源缺乏、内生创新能力较薄弱等环节,做好从“1-100”进军“0-1”的大文章。

首先,要抓好创新体系的建设。着重抓“两头“,一头抓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学设施建设,解决创新驱动力的源头和基础,在前沿技术领域掌握主动、抢占先机;一头抓科技转化产业的桥梁与通道,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来源和供给,为产业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第二,要抓好创新着力点的三个转变:

一是“由后向前”。创新着力点从“应用取胜”转向“寻根探源”;由“逆向发展”转到“正向挺进”;从注重“市场份额”转向掌握“技术来源”。

当前,国内许多产业正在遭受“卡脖子”难题。从逆向发展转向正向发展,从满足市场、关注市场应用转向技术源头创新,应是制造业下一步的关键课题。苏州拥有深厚的制造业根基,拥有许多有能力探索源头创新的制造业企业。如何“由后向前”,重塑创新理念,提高基础科研能力,培养有本地根植性的创新网络,从而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从效率改善到价值创造的转变,将是苏州制造赢得未来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是“由表及里”。从技术赋能走向产业提能;从“外化于形”走向“内化于心”,从企业运营走向产业核心。

在数字经济时代,各地政府纷纷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通过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新技术,实现数字赋能、助力企业转型。数字化、智能化的“化”,是要让各种新技术深度融入产业,成为产业的有机核心和灵魂,创造新原理、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开辟新赛道。与全国许多制造业城市相比,苏州在“由表及里”发展上具有强大的产业根基,将为苏州制造打造技术新引擎,

三是“由面到基”。从重视整机产品转向同时重视关键部件;从产业规模为上转向产业基础为本。

过去,中国制造业往往更关注“地面上的产业”及其规模,而对“地下的根基”及其强固未予足够重视。这里提到的产业基础,指的是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及装备、工业基础软件以及产业技术基础。此类“五基”产业是千行百业的根基。“五基”不踏实不牢固,是各行各业遭受瓶颈,甚至产生威胁国家经济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苏州拥有规模庞大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等产业,拥有一批致力于技术赶超的本土高科技企业,对于“由面到基”的探索,亦将成为苏州制造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任务。

第三,要抓好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在产业集群中汇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网络,产业链和创新链、资金链在产业创新集群中有机融合,不断提升集群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建设几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第四,要抓好创新团队建设。在创新人才引进方面,要转变过去的招商引资思路,不仅引进,更要扎根,开花、结果、壮大、繁殖。要在行业有序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创新团队的成长培植好土壤、水分,营造好环境、氛围。

(2)磨砺产业攻坚力:做好“D”(domestic)迈向“G”(global)的大文章

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是苏州制造的一大亮点,苏州许多制造企业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且在国内实现行业领先。苏州制造实现跃升,专精特新企业要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舞台,要尽快形成和不断磨砺抢占制高点的攻坚力,要做好技术升级、业务延展、市场跨越三件事。

一是专精特新的技术升级。过去十几年来,很多企业凭借低成本优势实现国产替代,甚至拓展到全球市场,这是一种“虚胖”的成长。一旦相关技术由国际领先企业完成颠覆性升级,这些企业就会很快失去竞争力。

技术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通过技术升级,把更多新科技成果转化到产品中去,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实现产品和服务的跃升。需要制造业企业精益求精,把产品做精、工艺吃透,做到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强。

二是专精特新的业务延展。对于企业专业化发展带来的限制,德国西蒙教授曾指出“所聚焦行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企业规模,企业选择做隐形冠军,就是选择做小池塘里的大鱼”。单一业务占企业销售总收入70%的专业化经营企业,需要警惕过度专业化的陷阱。

业务延展可以从一个零部件向下延展到整个系统,从一个产品向上延伸到关键材料,从一种技术扩展到相关技术。专精特新的延展并不是盲目扩张,而是在领域内逐步消除技术盲点,破解“卡脖子难题”,从技术专精走向技术矩阵;是沿着产业链上下游,抓住成长机遇,突*品边界,甚至从提供产品走向输出解决方案。

三是专精特新的市场跨越。从国内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为世界隐形冠军。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涌现出一批“补短板”的企业,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基本达到25%[11]。但是我国的专精特新企业与德国、日本的隐形冠军企业相比仍然偏弱,包括规模相差较远,全球市场占有率较小,产品技术附加值偏低等。

苏州可以在“五基”产业等领域培养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引导其成为制造业的单项冠军和产业集群中的创新先锋,并逐步从国内走向全球,登上制高点,成为世界知名的“隐形冠军。

在做好“D”(domestic)迈向“G”(global)的大文章时,专精特新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做产业数字化的生力军和引领者。以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以数字化转型助力业务成长、技术创新、产业攻坚。

(3)增强产业协同力:做好“4 6大于10”的大文章

首先,在统筹和协同上取得突破。着力推进市域一体化,做好六区四市制造业的统筹与协同。

六区四市需突破行政区划、思维限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打*业协同障碍,做好产业创新集群布局。在“多点开花”、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推进区域空间结构调整。

在市场“看不见的手”引导下,发挥好六区四市的比较优势,补齐各自短板,不盲目追求全产业链建设,而是与周边地区形成依附和联动,减少资金和资源浪费,推进整合*,畅通市域技术交易和资源流通渠道,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才能真正提升全市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4 6大于10”。

其次,在关联与互动上下大功夫。充分发挥苏州制造业门类全、特色产业多的优势,挖掘可以结合和互动的要点。做好相关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间的联动,构建更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

例如,汽车零部件是常熟的特色产业,在汽车内饰和动力系统方面颇具特色,其中内饰件需要很多纤维材料,纺织服装是常熟的另一个特色产业。可以引导探索汽车零部件产业与纺织纤维产业间的联结点,孕育、产生新的产业促进汽车轻量化、低碳环保,实现产业绿色协同发展和苏州制造的新特色。

又如,苏州正在大力发展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可以对现有产业进行赋能,需要政府提供更好的平台促进产业跨界合作,比如纳米技术可为纺织服装赋能,人工智能可为装备制造赋能等。

在国内外双循环背景下,不同产业间的融合互动以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互动,是提高城市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所在。让更多的创新和创意在行业边界诞生,在交流和互动中转化为实践。

第三,在对接和辐射上做足文章。积极主动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谋划更大更快的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增长极正在“由点向面”转变,长三角地区等都市圈或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构建国内外双循环新格局,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路径。如果将上海比喻成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金融资源、科技资源丰富,制造业生产环节逐年迁出,那么苏州就是城市群的龙颈——制造业在长三角地区处于核心地位,向其他地区辐射,是许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连接点。此外,苏州应该成为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心城市,将上海的金融资源、科技资源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实体经济对接,起好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形成资源共享机制,优化要素资源空间配置。

苏州通过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清晰定位,以及通过善于借势其他地区的优势资源,不仅自己走出了稳步发展之路,也证明了地区间的协同发展可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未来,需要通过加快长三角地区理念共识、基础设施、资源要素、产业经济、公共服务、政府政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积极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谋划更大更快的发展之路。

苏州以系统性思维探路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前瞻性眼光应对制造业未来挑战,对于全国许多城市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注释:

[1] 《苏州制造强市,砥砺奋进再出发》,苏州市工信局

[2] https://stat.unido.org/content/learning-center/classification-of-manufacturing-sectors-by-technological-intensity-%28isic-revision-4%29

[3] 深圳的数据明显偏低,笔者向深圳统计局咨询,了解到其中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

[4] “充分利用国际IT产业转移的良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筑设施完善、服务到位的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逐渐形成配套产业链,从而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安娜·格兰多里,《企业网络:组织和产业竞争力》(2005)。

[5] 王晓燕,郑京淑,“浅析产业集群下的‘苏州模式’”,《经济与管理》(2007)

[6] 苏州:制造 服务“新苏州制造”双翼齐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7886198597520488&;;;;wfr=spider&;;;;for=pc

[7] 谋局生产性服务业,苏州、宁波、青岛、无锡制造强市如何学会“两条腿走路”?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352785555666215&;;;;wfr=spider&;;;;for=pc

[8]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修订版)》(2018)

[9] 泰州日报,“看苏州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三)”,2008年7月17日。

[10] 苏州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三集中”:农户向社区集中、承包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通过“三集中”,把原来水平低、产业层次不高的,向园区集中,然后用节约出的土地发展服务业和高端产业。

[11]我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5678”特征。超五成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细分市场首位。

本文源自行业资讯

栏目热文

工业总产值如何计算举例(工业总产值统计报表怎么算的)

工业总产值如何计算举例(工业总产值统计报表怎么算的)

今天下午,上海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新闻发布会,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副书记、...

2022-12-03 04:08:14查看全文 >>

产值是怎么计算的(产值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产值是怎么计算的(产值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柴油汽油销售率(也指生产销售率)是指炼油厂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柴油汽油总量与可供销售的柴油汽油总量之比。它反映了炼油厂柴油...

2022-12-03 04:56:16查看全文 >>

各个阶段总产值怎么计算(总产值怎么计算例子)

各个阶段总产值怎么计算(总产值怎么计算例子)

GDP剖析GDP是指在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迄今为止衡量国家经济状况最方便的...

2022-12-03 04:20:48查看全文 >>

总产值增速怎么计算(总产值计算公式)

总产值增速怎么计算(总产值计算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考试中,隔年增长率公式是最基础的公式之一,但换一种问法可能同学们就会觉得题目有难度,其实有一部分题目与隔年增...

2022-12-03 04:22:34查看全文 >>

企业产值指的是什么通俗点(一个企业的产值怎么计算)

企业产值指的是什么通俗点(一个企业的产值怎么计算)

平时比较忙,写这篇文章断断续续花了三天时间,内容有点干,希望大家喜欢。众所周知,如今的亚马逊行业不比四五年前的无脑铺货时...

2022-12-03 04:48:30查看全文 >>

长期吃159的害处(159素食全餐为何停产)

长期吃159的害处(159素食全餐为何停产)

刘先生一直就有高血压,已经患了好几年了,但近段时间,刘先生发现自己的血压控制不太好。他一直吃的是氨氯地平。邻居也是高血压...

2022-12-03 04:52:09查看全文 >>

长期服用159的危害(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吃159)

长期服用159的危害(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吃159)

很多人在治疗高血压时都不清楚正常的血压范围是多少,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如果自己的血压超过了标准值,就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和日常...

2022-12-03 04:45:04查看全文 >>

长期吃159好吗(长期服用159的危害)

长期吃159好吗(长期服用159的危害)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都会去门诊上拿一点消炎药,随着我们饮食的不断丰富,很多人都患上了三...

2022-12-03 04:49:19查看全文 >>

159吃多了会胖吗(吃159的好转反应有哪些)

159吃多了会胖吗(吃159的好转反应有哪些)

后台有朋友问能不能吃159代餐粉减肥,宣传说是159种食材加工而来,非常营养,饱腹感强还不反弹。 虽然我之前也研究过代餐...

2022-12-03 04:52:14查看全文 >>

吃159的排毒反应(喝159的排毒反应)

吃159的排毒反应(喝159的排毒反应)

近日,有消费者跟记者反应,自己母亲吃了“佐丹力159方便杂粮粥”之后,出现便秘并且小腹涨的难受。随后,记者对此进行了调...

2022-12-03 04:09:39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