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爬行动物的蛇类,在世界上种类众多。根据《The Reotile Database》的收录,全世界有蛇3425种,我国有241种。这种进化程度较低的变温动物,栖息的环境多种多样,有的生活于穴洞,有的生活在地面,有的生活在树上,有的生活在水中。
总之,蛇类多种多样,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在地球上,除南北极以外都有蛇的分布。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爬行动物中,无论有毒没毒,其形态是最最令人们心生恐惧的动物,没有之一。好在这种模样不讨喜,令人害怕的动物,因为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得变温的动物。也就是说其活动与外界温度、湿度、光线以及食物密切相关,有着特别明显的季节性。
在我国民间有俗话说:“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就是说自然界中的蛇类,特别是受到温度的影响尤为明显。在春末夏初到冬初,气温均在10-35℃适于蛇的活动,这个时段它们是老鼠的克星;一旦到了到了较低的冬和早春季节,蛇的体温则随之下降,蛇体的功能减退。当气温下降至10℃时,蛇停止一切活动,开始进入冬眠,一年的这个时段它们遇到老鼠时,昏睡的蛇只能“任鼠宰割”了。
由于蛇类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得变温动物,所以蛇类喜欢温暖有湿润的地方,它们绝大部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蛇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少。在我国虽然全境都有蛇类分布,不过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也就是说,温暖湿润的的地区,蛇的种类和数量分布越多。
如今我国大江南北,逐渐春暖花开,当外界气温高于10℃时,蛇就能从冬眠中苏醒,开始出洞晒太阳活动了。人们在自然界中,遇到蛇类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温暖的南方农村地区,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时不时发现蛇类出来活动的踪迹。如果遇到蛇这类令人毛骨悚然的爬行动物,多数人就会远远避开,以免被出洞觅食的蛇类咬到。轻则被无毒蛇咬到受伤,重则被有毒蛇咬到中毒,没及时就医的话,严重者甚至会丧命。
这个时候的蛇,刚从沉睡中苏醒,饥饿感会比较强,个别胆大的蛇在食物食物匮乏的情况下,还会冒险进入农家院子、房屋里捕食吃。特别要注意有毒蛇,如果能及时发现,可以请专业的林业部门捕蛇人员,帮助捕蛇即可。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会给居住的家庭人员带来居住安全隐患。
那么,在春暖花开蛇类逐渐开始出洞活动的时候,我们在野外遇到蛇,虽然会受到一定的惊吓,通常情况下,人们只要不主动去招惹它们,蛇类一般不会对人们构成实质性伤害。但是,在农村居住的朋友们,遇到蛇类的几率比较大,作为爬行动物的蛇,最令人心生恐惧。那么,蛇类最怕什么东西呢?蛇遇到什么东西会避开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防范蛇类偷偷溜进院子里,避免给人畜带来安全隐患呢?
蛇类最怕什么东西?看过《新白娘子传奇》的朋友们都知道,白娘子喝了雄黄酒显出蛇身;还有以前关于蛇类危害人间的电影等,都有雄黄是蛇类克星的桥段;加上我们传统的端午节,民间有喝雄黄酒,驱避毒虫的传统民俗。所以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雄黄是蛇类的克星,用雄黄防蛇效果最高。那么,实际情况下,蛇类真的怕雄黄吗?
根据央视节目《是真的吗》,做过一期雄黄是否真的是蛇类的克星的科学实验。发现实验的王锦蛇和五步蛇并没有实验人员撒下纯度高硫磺,而是正常的从硫磺上面爬过去没有不适,安然无恙。只有实验的眼镜蛇,对雄黄有明显的回避。
科学实验证实蛇类并不一定惧怕硫磺,只是对气味比较敏感。比如风油精、烟草、大蒜、硫磺等刺激性强烈的化学气味比较敏感,对蛇类有一定的驱避性。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植物,是蛇类的克星。比如凤仙花、野决明,它们会散发出淡淡的硫磺味,蛇类闻到不舒服,可以很好地驱避蛇类。民间有人把这类植物栽种在房子周围,用来驱避毒蛇,以防蛇类偷偷溜进家门。
当然,自然界也有很多蛇类的克星,比如鼬、獾、蛇獴、猫头鹰、蛇鹫、犀鸟等。这类动物都是蛇类的天敌,以捕蛇为己任。所以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利用自然生物链,可以很好地解决“蛇患”问题。
所以综合来看,虽然蛇类惧怕的东西有很多,但是,自然界蛇类的动物天敌,个人养着防蛇根本不现实。家里也就是养猫、鹅等家禽,或者狗作为预警来用。如果农户家防蛇进院,最有效率且性价比高的办法,就是搞好院落内外环境,别创造适宜蛇类隐藏生活的环境,结合植物防蛇,比如在蛇容易出没的地方栽种上凤仙花、野决明等驱避蛇的植物,不仅栽种管理简单,又能美化居家环境,一举多得。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蛇类令人心生恐惧,有时候也会伤人,但是,大多数时候,人和蛇井水不犯河水,能够和平共处。且不可否认的是,蛇类在自然界中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生物链不可或缺的一员。因为蛇类不仅能给天敌提供食物,而且一条蛇每年可以捕食鼠类100多只,是自然界控制鼠患不可或缺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