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庞大的美洲野牛曾广布于北美大地,不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与原住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密切关联。它历经人类大规模*戮,险遭灭种,最终又受到人类庇护,起死回生。这背后,美洲野牛走过了怎样的曲折道路?
身世复杂的北美巨兽
我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近距离接触美洲野牛(Bison bison)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距车窗几米开外,一头褐色的庞然巨兽悠闲漫步,硕大的牛头近乎黑色,一对锋利的犄角向上弯曲,肩部高高隆起好似驼峰。因头和躯干前部毛发长而浓密,整头牛看起来身体前大后小。正值换毛季,野牛露出健硕的肌肉,行走时震颤有力,沉重的蹄声,甚至粗厚的鼻息一一可感。公园要求游客与美洲野牛等野生动物至少保持23米的观看距离,可这些野牛往往“无视”人群,我们只得“被迫”违规。
黄石公园中的某些路段经常堵车,原因无他,是野牛在过马路。
黄石公园中的美洲野牛群
一头正在换毛的美洲森林野牛
北美洲现存的陆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大的就属美洲野牛。一头成年雄牛的体长能达到3.5米,重超1吨;雌牛体长近3米,重600多公斤;肩高普遍1.5米以上,个头大的能超过2米。在圈养或半圈养条件下,美洲野牛的体型可更大。
在已知的野牛属动物中,有6种已经灭绝,现生的2种除美洲野牛,还有分布于亚欧大陆的欧洲野牛(B.bonasus)。整个野牛属的演化历史颇为复杂,动物学家至今尚未厘清演化关系,较为普遍的观点是,野牛属起源于亚欧大陆。据推测,在距今50万至22万年前的冰川期,西伯利亚野牛(B.priscus)通过白令陆桥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间进行了多次迁徙。来到美洲的野牛属演化出一个新种——长角野牛(B.latifrons),体型比现今的美洲野牛大25%〜50%,它们在距今3万至2万年前的威斯康星冰期(北美洲更新世最后一个冰期)悉数灭绝。但野牛属的命运并未就此在北美洲断绝,取而代之的是古风野牛(B.antiquus),大约1万年前,美洲野牛继而登上北美洲的生态舞台,并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