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起,国有林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各国有林场纷纷出现了运营困难、人员老化严重的问题。作为国有企业,柳河县向阳林场着眼长远发展,从2017年开始重点培育红松果林,走出了一条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多赢的林业发展新路。
在长白山区,红松既是优势树种,也是主要树种,但红松成材慢(成熟林标准为81年),在天然林已被大面积采伐、人工林种植时间普遍不长的情况下,未来几十年里林业企业不可能从红松用材上获得太多经济效益。过去,人工种植的红松优先考虑的是用材需求和生态效益,培育的红松主干高大、侧枝较少,这种树型不利于结塔,采集红松子被当成一项副业看待。
2016年,47岁的刘伟林来到向阳林场担任场长,他认为红松果林应当作为未来一个阶段林场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因为红松国外分布不多,东北又是国内主产区,目前,每公斤红松子的零售价格在70元左右,经济价值相当可观。他的想法得到了班子成员的支持,在他的主持下,向阳林场引入一批矮化红松苗木,并持续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种植、管理,同时改造既有的红松幼林。这样,可刺激红松侧枝生长,从而结出更多的松塔,并有助于增加单株结实量。经过几年的努力,向阳林场已培育红松果林4200亩,分为多个地块,每个地块面积在40~60亩,其间有天然林作为隔离带,可预防松树病虫害。
从2018年起,向阳林场每年都预先制订第二年的造林计划,有条不紊地按计划种植红松果林,同时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譬如,采用人工滴灌方式提高幼苗成活率,就减少了补植的成本。为了防治红松病虫害,还借助林业政策建立了一套林业信息化系统,采用多光谱相机和变色立木可见光监测系统来监测红松林,发现变色疫木立即清除,将病虫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还减轻了林业工人巡护的强度。
矮化的红松除了经济价值外,还兼有用材价值。与亚乔木的果树不同,红松是一种高大乔木,矮化后主干也要在十六七米以上才能长出可结塔的侧枝,即便主干只长到12米高,以后至少还能提供两段4米长的木材。对个别不结塔的红松,可直接当作用材树管理。
红松果林管理和果园有相似之处,它需要考虑光、水、肥、风等因素,行株距也是一项重要技术标准。过去种植红松幼苗行株距在2×2米,但这意味着侧枝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密不透风,影响结塔量。向阳林场目前采用4×4米的标准,还有计划地种植了一批3×5米和5×5米的地块做实验,探索结实量和间枝率的最佳比例,这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大面积种植红松果林,能促进项目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国有林场职工再就业的机会,对周边地区发展林业经济有示范带动作用。另外,在国有林场职工年龄普遍偏大的情况下,周边居民也获得了广泛的就业机会,间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绿色富民作出贡献。这是它的社会效益。
红松果林既是用材林,又是经济林,但比果园经济林的生态价值要高,其水土保持能力、二氧化碳吞吐能力都强了很多。除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外,红松果林还能起到保护和延续植树造林成果、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物种多样性和保护国土安全等作用。这是它的生态效益。
向阳林场副场长张纪宝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选取12年生以上红松大苗来培育生态红松高产果林,栽植5~18年时按照每亩40株,每株结20个塔(果实),每个塔3元计算,亩产值可达2400元;栽植18年后(树龄30年),每亩26株,平均每株结塔80个,每个塔3元计算,亩产值可达6000元;树龄30年前保留株数按照每亩26株,树龄40~50年时进入结实最高峰平均每株结塔200个,每个塔3元计算,亩产值可达1.5万元。5~10年后预计可增加职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这就意味着林场自己有了造血功能,不用完全依靠国家拨款,还能增加林业工人的收入,提高工人的管护积极性,对培育林业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它的经济效益。2021年秋,向阳林场栽下的第一批红松果林及一批矮化改造过的红松开始结塔,向阳林场把这些有限的收入用在了管护上。从2022年开始,随着红松果林逐渐进入成熟期(18年以上),经济效益将逐年增加,并将逐步成为向阳林场的支柱性产业,这场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多赢的林业实践,曙光已经初现。
记者:宋晓林(通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