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虽然近视,但善于寻找掩体或洞穴,而且一旦躲藏完毕,捕食者就很难将它们拽出来。此外这些外壳让它们能够藏身在多刺的灌木丛中,进而躲过掠食者。在受到威胁时,犰狳有时也会跳起来惊吓捕食者,之后移步到最近的安全地点。
不过它们也不是完全的懦夫。据圣地亚哥动物园介绍,当面对蛇时犰狳会与它正面交锋,并利用壳的锋利边缘来*死它。
这套盔甲对大多数捕食者都很有效,但是面对人类与汽车也显得乏力。它们天生近视,又有上公路觅食死亡猎物的习性,所以常常会出现在公路上,容易被车辆碾过,因此犰狳也被称为“乡村减速带”。
至于防弹方面,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食蚁兽、树懒与犰狳专家组主席玛丽耶拉·苏博瑞那(Mariella Superina)曾表示虽然有许多相关报道,但这些生物其实并不防弹。
不过这并不妨碍人类从它们身上获取灵感。犰狳一节节的骨板启发了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他们将六角形玻璃板置于一种软性基质上开发了新的保护性材料,与厚度相同的连续玻璃板相比,这种材料的抗穿刺能力提升了近70%。
生物的这种保护性甲壳的出现可以追溯到3.8亿年前发现的盾皮动物,而且之后称霸世界的许多恐龙都有防御性盔甲,比如甲龙和剑龙。
我们甚至可以发现由化石重构结节龙(一种甲龙)在外形上与现在的巨型犰狳有极大的相似性,更广为接受的理论将其解释为“对相似环境的逐渐适应”,即像穿山甲与犰狳这样的趋同演化,而非遗传上的关系。
上:巨型犰狳 下:结节龙
提到生物演化,就不得不提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在1832年9月17日和18日的日记中,达尔文就记录了自己到达阿根廷时吃过的鸵鸟肉饺子和犰狳。
不过犰狳不仅仅是达尔文胃里的食物,这些带壳生物也为他关于生命在地球历史进程中是如何变化的新生观点提供了依据。
来到南美洲后,他发现了巨大的、已经灭绝的、有盔甲的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哺乳动物后来被称为雕齿兽。它们在美洲大陆生活了很长时间,直到几千年前才因为肉及外壳被南美前哥伦布时期的人类猎*至灭绝。
原始人类与雕齿兽
雕齿兽的甲壳与现今犰狳背甲很相似——就像巨型地懒的骨架与现在生存于南美洲的树懒很相似,只不过它的甲壳是一个完全的整体。
这表明在现存的动物和它们已经灭绝的表亲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系——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古老的有甲哺乳动物已经被不同但相似的物种所取代。这样一个简单的观察,构成了达尔文后来提出的进化假说的一部分基础。
时至今日博物学家仍然努力从犰狳身上探索生物进化的历程,并探索这种保护性甲壳的出现对犰狳生活方式的影响。
比如犰狳是一种穴居食虫动物,它们长期把鼻子埋在土里,会影响氧气的摄入量,而它们的甲壳会帮助它们如何应对低氧水平。
1998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当面对低氧环境时,犰狳不会像其他哺乳动物那样深呼吸。甲壳使得它们的胸腔非常坚硬,因此它们需要更快、更浅的呼吸来获得足够的氧气。
除此之外犰狳的甲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热量损耗,同时也可以使它们在炎热的环境中保持相对凉爽,这为麻风杆菌的生存提供了合适的条件。
当然背着厚厚的甲壳显然是犰狳亲密关系一大障碍,令人惊讶的是雄性犰狳通过拥有可以达到体长60%的阴茎来解决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一只体长33公分的雄性六带犰狳可能有长15公分的阴茎。可以说犰狳阴茎与体长的比例在哺乳动物中是数一数二的。
这样看来甲壳不仅没有影响犰狳的繁殖行为,“器大活好”的犰狳其实也“挺会玩”。巴西生态学家妮娜·阿提亚斯博士曾观察并录下了六带犰狳的求偶仪式。
在巴西的潘塔纳尔大溼地,六带犰狳整年都在求爱。当雄性犰狳闻到雌性犰狳发情时散发的气味时,它们就会逐渐靠近。
六带犰狳
雌性犰狳拔腿就跑,然后你会看到“一只雌性犰狳发疯似地狂奔,后面有一群雄犰狳追着它跑”的画面。
“一旦跑得最快的那只追求者成功爬到了雌犰狳身上,性行为就会在奔跑中发生。”阿提亚斯说。
即使遭到其他雄性追逐,这对“新人”仍然会维持交配姿势。如果奔跑中的交配成功,在60至65天后,雌性可能会产下一到两只幼仔。
不同种类的犰狳每胎产仔数也不一样。九带犰狳每窝都会产四只相同性别的幼崽,而七带犰狳一次会产下8到15个完全相同的幼崽。
尽管小犰狳出生时就已经有了发育良好的甲壳,但它的外壳更柔软,而且还没有完全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