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的巢穴虽然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选址都是在人类的屋檐下。
《资治通鉴》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春燕归,巢于林木。”不是单纯说燕子在林子里筑巢的现象,而是描写战争的惨烈。
公元451年,魏宋之间发生战争,导致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百姓无家可归,燕子归来也寻不得去处,只得到林中筑巢。
这里只是借用燕子不归旧巢来渲染战争的残酷,实际情况是否真是如此,很难考证。
《资治通鉴》独选燕子来描写,足以说明燕子建巢对于人类屋檐的依赖。当然,在人类没有大面积建造房屋,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的时候,家燕的住所,大多是建在山崖上的。
人类与燕子很早之前就达成了和谐共生的关系。
在人类生活的地方,湿泥、干草等建筑材料有很多,人们乐意为燕子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认为燕子是一种代表祥瑞的鸟。
有句俗语“燕子不进苦寒门,燕子不落无福之地”,表达了人们对希望得到吉祥的愿景,以及对燕子的喜爱。
燕子以一些蚊子苍蝇以及其他的害虫为食,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算是对人类“房东”的一种报答。
另外,燕子还为没有电视观看天气预报的古人,提供了天气预测的参考,“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就是当时观察入微的古人的一种天气预测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