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跑高速,最常见的测速形式主要有3种,定点测速、区间测速和移动测速。都是用来测速的,其实还是有区别的。
就好像土灶、煤气灶、电磁炉,当然都可以用来炒饭做菜,但用过的朋友就知道,使用的体验和用法真的还是不太一样。
- 定点测速原理是什么
先说定点测速,有的地方也叫“单点测速”。
简单来说就是把测速设备,比如说雷达、激光测速、抓拍摄像头等等,固定龙门架或者路边上面,放在那边进行测速。
不同的测速设备,工作原理也不太一样。拿我们常见的摄像头抓拍来说,一般是配合雷达测速仪一块用的。
有些车辆在经过的时候,测速雷达会先朝车辆方向发一个电磁波过去,电磁波不是反射回来吗?
这个时候和车辆速度成比例的雷达信号就接收到了,进行技术处理,就能得到目标车辆的瞬时速度了。
检测到车辆超速,摄像头就进行「咔擦」抓拍,捕捉车辆的牌照信息。
- 看到测速装置马上踩刹车能不能避免超速
既然是定点的,看到测速装置提前一脚刹车上去,不是速度就慢了?有没有用呢?
如果是摄像头抓拍的,确实还是有点希望的,以前我们视频里面讲过的。
测速摄像头的有效监控距离大概是60m左右,而我们人眼在250到270m的时候,是可以辨认出物体的大概轮廓的。
换句话说,如果老远的就看出来前面有个摄像头,这个时候及时「啪」一脚刹车的话,的确有一定的概率不会被抓拍到超速。
不过,刹车能够躲避测速,就算成功好了,后面的车子不一定反应得过来,很有可能是会被追尾的。
而且,现在的地图导航一般对定点测速也有提示的,我们稍微多注意一下,留心一下,提前控制一下车速。
也没有必要等到「哦哟」摄像头,「啪」一脚下去,「bong」被追尾,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