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身份证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证件,可以说无比重要,身份证上那一串身份证号码,很多人都背得滚瓜烂熟,毕竟填写资料经常要用到,抄个十来遍,自然而然就背出来了,也不需要去强行记忆。
而且,许多人也会看身份证号码,看到上面的数字就可以知道该身份证所在的省市地区等,也知道开头的两位数字是代表的省份,后两位数代表的是城市,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该数字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列的呢?小院今天就跟大家来讲一讲。
要说到省份的代码,就要讲到解放战争时期,当时有五大*军,分别是西北*军、中原*军、华东*军、东北*军、华北*军。他们的命名,最初也都是按照所在作战的地域来命名的。
但是战争态势是在不断变化的,开始解放军是防御态势,打到后来,形式逆转,开始转守为攻,而各大*军也纷纷打出了本来的省份,进行进攻作战。
为了更合理地适应战争需要,中央把原来军队和军区结合的制度进行了修改,设置了*军和*军区分离的制度,也就是说,*军到处作战,所到之地由当地军区提供作战补给。
所以就成立了东北军区,华东军区,华北军区,西北军区等。随着战争的进展,二野,四野分别又开拓了西南军区和中南军区,一野,三野则把西北军区和华东军区的地盘向西,向南大大延伸。
到了在建国初期,就直接把军区转为“大区”,分别是东北,华北,西北,中南,华东,西南这五个大区。这个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才取消,而它留给我们的遗产,就是身份证号码第一位的数字。华北大区为1,东北大区为2,华东大区为3,中南大区为4,西南大区为5,西北大区为6。
而身份证的第二位数字,在当时是按照省份的相对地位来排列的,包括政治地位、地理区位和经济实力的综合考量,比如中南部分,河南为41,广东却只有44,这是因为当时河南区位重要,资源丰富,工业强大,广东却是相对发展比较缓慢,所以很多人会逃港,到了现在,时过境迁,广东早就甩开了河南一大截。
再比如华东大区,上海、江苏、浙江分别是31、32、33,这也是当时的经济情况和省份地位来排列的,即便到了现在,这三个省市的地位还是不可动摇。
而身份证第3,4位是地级市,也可以看出该地级市当时在省内的地位。不过有部分省份的三四位数字是按照地级市行政区成立排序的,比如江苏省,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的身份证开头分别是3201,3202,3203,3204,3205,也对应了该市的车牌号码,分别是苏A、苏B、苏C、苏D、苏E。
而时代发展到今天,省市的区划也有了不少变化,比如有些市直辖了,号码也发生了变化,比如重庆直辖前是51开头,直辖后就变成了50开头,其他后设的直辖市的情况,也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