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端五”也就是“初五”,在古代,“午”是可以和“五”通用的,所以“端五”也就成了“端午”。古时候,民间流传农历五月常年多发疾疫,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有毒”的月份;之所以被称为有毒,主要是因为换季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也变得活跃起来,在古代卫生、医疗、药品等资源条件差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患上疾病,并且医治困难,所以,五月被称为是“毒五月”。
除此之外,在“毒五月”中又有毒中之毒的“九毒日”,即:初毒日(五月初五、 初六、初七)、中毒日(十五、十六、十七)、末毒日(廿五、廿六、廿七),五月初五端午节正是毒月中的九毒日之首。因此,人们“掩身,毋躁,止生色”、谨言慎行,并通过一些避邪驱毒的方法,来保健身体、平安顺利地渡过五月。除了有吃粽子、赛龙舟、吃五黄等等习俗,还讲究“3宜4不宜”,下面,我们就一一来说:
一、端午3宜1:驱五毒
- 俗话说:“端午至,五毒出”,在农历五月,外出时,尤其去往农村野外,不要招惹毒性较大的五毒虫,即蛇、蟾蜍、蜘蛛、蝎子、蜈蚣,以免被其叮咬。除此之外,人们还会用彩色纸剪成五毒的图案,贴在窗上,寓意不让五毒进门。或者用青、白、红、黑、黄等五种颜色的丝线编织成五彩绳,系在手臂上,给孩子带针绣的五毒肚兜等,穿戴之后可以避免遭受五毒侵害。还有人会佩戴填充了藿香、吴茱萸、砂仁、冰片、樟脑等中草药的香囊、香包,既清香、也有着驱虫的功能。
- 在海南等一些地方,有着“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虫子不咬娃”的说法,也就是在端午节当天,人们把指甲花捣碎,涂抹在小孩子的指甲上,再用叶子包住、麻绳绑好,染了指甲寓意驱赶毒虫的侵扰。
2:打扫卫生、整理衣物
- 端午节,正是阳气旺、五毒出行的时候,记得要把家里和院落的卫生打扫干净,不给蚊虫制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古时,人们还会将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起到驱虫、清洁环境的作用。
- 另外,把衣柜里夏装拿出来,过季的春装、厚棉被等要及时清洗、晒好,并收拾起来。在毒月毒日,将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不仅看上去舒服、心情敞亮,还寓意驱散疾疫、吉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