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尽管猪肉、牛肉与羊肉的食用习惯都极其普遍,但大体上,除了咱们主要吃猪肉之外,像是日本跟韩国,依旧对牛肉情有独钟,日本料理跟韩国菜当中,牛肉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猪肉,尤其是在日本,除了海产的各种鱼虾贝类等之外,牛肉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动物性蛋白来源。
不过,位于东海之外的琉球列岛十分特殊,尽管被日本影响了上百年岁月,当地人的文字语言等都已高度日化,可琉球人的生活习惯仍与日本本土存在着巨大差异,比如与日本人主要吃牛肉不同,琉球人至今还是以吃猪肉为主,在琉球流传着这样的俗语:“除了叫声,猪身上没有不能吃的部位。”

琉球黑猪肉,搭配饺子
为何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这要从琉球的前世说起。
琉球,不同于日本的国度近代黑船事件发生之后,美国曾要求日本的德川幕府开放琉球的那霸作为通商口岸,但当时的德川幕府表示,琉球是不同于日本的另一个王国,日本没有权限开放琉球的港口。
隋朝时期,隋炀帝杨广身边的羽骑尉朱宽奉命出巡海外,发现东海之上有一连串岛屿,如若半浮海中的虬龙,因此将之命名为“流虬”,隋朝很快终结,唐朝建立后,李唐觉得“虬”是龙的一种,“流虬”这个名字实在很不合适,因此将其改成“流求”,明朝又改成“琉球”。
琉球群岛的文明出现比较晚,而且在十四世纪之前的文明史,基本都是传说阶段,按照琉球人的传说,神的后代天孙氏在琉球建立了天孙王朝,这个王朝绵延了二十五代君王,中原南宋时期,天孙王朝末代国王被权臣利勇鸠所害,大臣舜天诛利勇鸠,建立琉球的舜天王朝,但仅仅三代之后,自称天孙王朝后裔的英祖取而代之,建立英祖王朝。

琉球群岛地处中日之间
但英祖王朝也仅仅传承了三代,到了第四代就分裂成了三大块,琉球进入了三山时代,也就是山北王国、山南王国与中山王国并立时期。
明朝建立之后,三山之中的中山知道中原富裕强盛,因此率先向其朝贡,而山北与山南紧随其后,朱元璋也觉得三山很乖顺,不仅接受了其朝贡,还派遣闽地三十六姓前往琉球,将中原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传播到当地,而这些福建移民,大多都成为琉球的士族贵族。
公元1404年,中山国王武宁正式接受明朝册封,从此之后,琉球历代国王都要接受中原的册封以表示其正统地位,这样的传统持续了五百年,直到后来琉球被日本所吞。

清朝册封琉球王剧照
一边是中国,一边是日本琉球虽然与中原之间隔着碧波万顷的东海,但文化上深受中原影响,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历代的琉球国王都要接受中原朝廷的册封,大量来自于中原的技术、文化等,都传入了琉球王国,这在建筑、服饰、艺术等领域,都有所体现,不过与此同时,琉球王国的文化风俗也受到了另一个邻居日本的影响。
这也是由琉球的先天条件所决定,琉球地处海上,地方小人口又少,其资源匮乏,土地也十分贫瘠,并没有什么农业方面的优势,为了生存,琉球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关于这方面,琉球很有优势,毕竟琉球是个群岛,海岸曲折港口众多,而且琉球的地理位置处在中国、日本与半岛、南洋之间,另外琉球作为中原王朝的朝贡国,被破例允许一年朝贡多次,通过中原赔本赚吆喝的朝贡贸易,琉球赚取了大量财富,很长时间之内,琉球都是西北太平洋之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中心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