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字涵盖的面太广了,我把它浓缩到家庭观念的“同”字上解说一下我的想法。
在交朋友时,大家讲志同道合,否则分道扬镳;在找生意伙伴时,大家讲道不同不相为谋,各自筹谋天下。可见生活中处处体现了“同”的魅力。
关于“同”字,先驱学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志同道合,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同心协力......”等等,不胜枚举。而这些词语之所以能广泛流传通用,是因为它们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
究竟“同”字在婚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不稳定则变成了家庭大事,家庭不稳定则变成了社会大事,社会不稳定就变成了国家大事,国家不稳定最终变成了全人类的大事。看“同”字能引起全人类的动荡事件。
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大“同”,大底是父母没有时间过自己的人生。为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有朝一日悲伤“子欲养而亲不待”又接着伺候孙一代。这就是中国传统中父母的职责,义务,但从没有享受过应有的赋闲权力。因为要保持中国大“同”的局面。
早前看到一篇文章,话说一位奶奶级别的老人想自己过清闲的晚年生活,被媳妇数落得一无是处,且扬言以后不会赡养老人。其实看到那样的报导,心酸至极。这是道德的沦丧,是变相的道德绑架。居然很多人站队那个媳妇的阵营,主动规划了几十年后自己未来的晚景。讨伐那位奶奶的理由是“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那么大,儿子儿媳必须去工作才能让生活水平提高,才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我很想问的是:中国哪个时代的社会没有竞争压力?哪个时代的人不是努力拼搏去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哪个时代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是件容易的事?哪一代人不是自己做好了自己的分内事,扛起自己该扛的责任?为什么到了80后、90后就要榨干老一辈剩余的人生价值?为什么那个老奶奶正当的权力被社会某些过激的舆论攻陷了?
那是因为中国某些人骨子里的奴隶思维作祟,怕自己不能助力孩子的成功被旁人比下去而自愿做奴隶;有的是因为骨子里自我道德认知的传统,甘愿做子孙的奴隶;有的则是没有独自养老的经济能力,晚年必须依附儿子养活而被迫成为孙辈的奴隶;有的因为想博取外界的颂扬,假装数代同堂的天伦之乐而自觉做奴隶。大凡要成为奴隶,多得是理直气壮的豪言壮语,末了又各种的怨声载道。于是家庭矛盾千奇百怪,又各种奇葩。
家庭矛盾始于最初责任划分的沦陷和施舍的执着,更始于原始的奴性。欧美国家都是一代了一代的责任和义务,不妨碍自己享受人生的过程。那是人性化的极致,人类没有断层,生活没有被取代。他们的世界歌舞升平,经济蒸蒸日上。相比中国老年人忙碌着含饴弄孙,欧美国家的老年人,他们却是快乐且优雅地老去,活过了他们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他们体现了人性中的大“同”。
我是个传统的中国人,可我悄悄地在改变,似乎与中国的某种大“同”竟背道而驰。我想过欧美国家老年人的生活,于是我在积蓄自己的资本。每思及此,心跳加速,觉得自己在干一件违背中国大“同”意愿的事。但我又那么坚定不移地去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筹够养老备用金,有一个自己的小窝。牵手老伴儿晨起浇花,入暮摘菜。
人生全部的价值大概就是那副晓看朝霞,晚瞧落日悠闲而自由的风景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