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军世】在一战和二战时代,潜艇是海战中最为成功的一种装备,尤其是德国的U型潜艇,曾经让盟军的护航和商船队闻之色变,当时潜艇可以下潜到100米到200米左右的水深,现代核潜艇可以下潜到500-600米左右,前苏联潜艇甚至下潜到1000米以下,那么,潜艇时如何在30米以下就漆黑一片的海水中航行的呢?
潜艇的“眼睛”:声呐具体长啥样?不止艇首安装有声呐
在陆地和空中最常用的观察和导航手段就是光学、电磁波设备,不过这两样设备到水中的作用距离就被变得非常短,而声呐作为使用声波的特殊声学装备,在水下的传播距离和穿透能力都非常强,于是,与空气中雷达是重要观测装备一样,声呐变成了水下最重要的、定位和通讯工具,声呐的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这是美国“SONAR”命名的音译,早在1906就发明声呐的英国,命名为“ASDIC”(潜艇探测器),前者逐渐成为广泛称呼。
其原理与许多动物非常相似,比较熟知的就是蝙蝠的声波定位,其实潜艇在海中使用声呐,更像是另一种知名生物,也就是海豚,而不只是海豚,其实鲸、江豚等水中的哺乳动物都会使用声波定位、交流,属于大自然中的“声呐”。
声呐主要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被动声呐更像是“哑巴”,只收听海洋中的声音,用于分辨目标,更利于隐蔽,不过作用性能弱于主动声呐,主动声呐通过主动发出脉冲声波,利用回波转换为电子信号获取目标的精准信息,不过和战斗机的雷达一样,一般不会长时间开启,因为那样长时间产生信号源,更容易被对方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