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古人的这些话,这不是让你感觉神秘莫测,摸不着头脑?
那是因为,你不明白,古人用阴阳两个字到底指的是什么?
其实两千多年前,古人已经明白的告诉我们,阴阳两个字的含义。
“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
古人明白的说,阴阳有名而无形,它们是一对抽象的概念,用来表示两种相反的性质。
所以如果你把阴阳理解成,宇宙间的两种气或者能量,那就理解歪了。
既然阴阳是两个抽象的概念,它们是怎么来的?
让我们从一个字说起,昜(yáng)。
上古之人造字,都是为了表达特定的含义,昜这个字的甲骨文很简单。
“昜”字的演化
昜字,最初的字形是一个日,下面加一个像拐杖又像丁的部首。古人造出这个字想表达什么含义,已经没人说得清。只知道这个字和太阳有关。
我个人觉得日字下面的那个拐杖形状的东西是古人测量太阳的圭表,正午时刻,圭表的影子正好垂直,这个时刻太阳最烈最热,所以“昜”的甲骨文表示一天之中,最烈的太阳。
后来古人又给昜加了一个偏旁,变成了陽,表示阳光普照的南面山坡。
到这里,阳字的本义就搞明白了,阳光普照的南面山坡,正午的太阳照耀之下,肯定是最温暖最光亮的地方。
与此对应,山的北坡,长年不见阳光,那里长年阴冷潮湿。
阴字,并没有对应的甲骨文,只找到了金文,陰(yīn),表示天空有云遮住了太阳,和陽字相反的意思。
所以,阴阳的最初本义,都和太阳有关,一个表示晴天,太阳当空照;另一个表示阴天,云遮住了太阳。
后来阴阳的含义逐渐抽象,不再直接和太阳相关联,阳表示光亮温暖的性质,阴表示阴暗寒冷的性质。阳表示动的,燥的,阴表示静的等等。
也只有阴阳变成抽象的概念,有名而无形,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它才能表示万物之中都具有的两种相反的性质。
黄帝内经中有一篇文章叫,阴阳应象大论。万事万物之中都有阴阳相反的性质,所以叫阴阳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