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手册#
关于“清福” 我的理解
作者 多索
关于“清福”,李鸿章有帧对联,可以一读之:
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此为“清福”,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欸。
以前只听老人家说“享清福”,是年龄大了並将俗世担子交付给下辈,然后享“清福”了。
白云山随手拍
但实际上,老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恐怕都很难算真的享到清福。
因为总是忍不住担心这、挂念那,记挂的事情太多,实际上什么担子都没有放下。
我老爸七十左右岁数就会常说,“想早日走”。
问他怎么有这想法,他说,你老了就知道。
果然,现在自己也有这想法了。其实最担心和不愿看到的是下一代的种种不如意。
下一代有他们的生活,但到了这个年龄,就有这顾虑。所以总觉得“清福”二字,是极难有的。
《小窗幽记》里写:“凡名易居,只有清名难居;凡福易享,只有清福难享。”
白云山随手拍
就像有的人为求名,炒一炒花边新闻,甚至被爆一些私人的猛料,说不定还觉得挺高兴。
但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管做音乐、做艺术,既不为出名,也不为利,到最后,一生平平淡淡度过了,但却在无意中享了清福。
我们说“清福”容易得,因为它实在没有什么外在的条件限制,家财万贯也行,家徒四壁也无妨。
孔子有那么多门生,但他最喜欢的弟子还是颜回。颜回早逝,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却被后世儒家尊为“复圣”,位列孔庙“四配”之首。
孔子赞扬他,“贤哉,回也!”为什么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忍受不了的忧苦,颜回却能悠然在其中,他的“不改其乐”,恰恰就是他令人敬仰的德行。
我想,真正有清福的人,或许都有颜回这样,不论生活给了什么,都能“不改其乐”的精神。
由此,不管外在的条件如何改变,也都影响不了他的“福气”,只因这样的欢喜是由内而外的。
真正有清福的人,往往敏感而洒脱。敏感到看一朵野花,也能心生欢喜,洒脱在知道何为取舍之道,所以放下的时候更是果断而自由。
真正有清福的人,往往平静而丰富。平静在他们的生活,或许看起来那样波澜不惊,一如“一箪食,一瓢饮”,但内心的丰富却把所有的平静都咂摸出了生命的真味。
白云山随手拍
清福,是一种心的观想。快乐不是乐观,人生亦不是人生观。所以说,清福不一定意味快乐,有清福的人,人生也不一定顺遂。
而应该是心有所安时,一切的悲欢也就有了可以收好、放平的地方。终归,有清福的人,是懂得为生活做减法的人。
天天为名声和财富忙碌的人,永远被很多东西牵绊。各种各样的社交,花花世界里的攀比*……最终,却没有时间留给家人,更没有精力留给自己,真的到哪一天,热闹的场面褪去,一个人安静下来时,会发现,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太多,但那时候却也只能空留遗憾。
那些懂得慢慢从外面各种各样热闹的圈子里走出来的人,懂得静静在一个小地方耕耘自己的心,等心安放好了,日有常行,夜有好眠,清澈的福气好像也就自自然然地来了。
本文作者多索
想起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但我想,不一定要有好茶,有清福的人,即便粗茶淡饭,亦都能享用得有滋有味。人生一辈子,平平淡淡,才算有清福……
编辑 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