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给孩子们物质上的奖励,但是会想办法给孩子们发奖状,我觉得这既是一种精神鼓励,也是一种成长记录。
上个星期,我用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天给几个孩子发夸夸卡。比如说,默默为班级服务;上课认真听讲;课间操站姿挺拔;入室即读……
“如果只是说发卡的时候表现好,肯定是不行的,要一直表现好,特别是老师不在的时候,表现还能一样好。”我说。
为了得到夸夸卡,孩子们都很积极,为了尽可能看见更多的孩子,我还特意打印了全班同学的名单,发过夸夸卡的,我就在名单上打个√。
实施下来我发现,这样虽然是倡导“百花齐放”,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但是老师的精力有限,难免会有错漏。
如果能设定一个目标,让每个孩子都努力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一个好习惯,会不会更好呢?
想来想去,我决定,用一周的时间,让孩子们养成“主动登记作业、自主收拾书包”的习惯。
其实,我们刚进一年级时,登记作业和收拾书包就是重要的习惯养成内容。虽然我在学校经常抓、在信息中经常讲,但是效果并不好。为什么呢?想来想去,我觉得主要原因是说得多,做得好,也就是停留在“嘴巴德育”这个层面。
这一次,我要联合家长,通过过程性评价(在线表格)和总结性评价(颁发夸夸卡),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好习惯。
在线表格很快就设计出来了。登记作业完整、带书回家无误、写完作业按登记本收拾书包,这三项由家长记录,最后一项抽查书包柜,由我来记录。
之所以邀请家长来评价,也是为了让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
(点击图片可放大)
在班上,我跟孩子们细细解释了每一项是什么意思,并描述了盛大的颁奖场面,最后为孩子们打气:“只要这个星期每一天都能按要求做到,就可以拿到夸夸卡,简不简单?能不能做到?”
夸夸卡那么好看,拿到后那么骄傲,而且这件事情看起来那么简单,怎么会不想得到呢?孩子们欢呼着,仿佛夸夸卡唾手可得。
只有我知道这个过程不会顺利。
下午第二节课下课,我走进教室布置作业,孩子们赶紧拿登记本来抄。第一天嘛,还是劲头十足的。
放学铃声响了,我提醒道:“把书包柜收拾干净哦,等你们都走了,我就来检查打分。”第一天,我给所有孩子都打了“√”,如果第一天就有一个×,或许会打消积极性吧?那就马虎点,多给一点希望。
给家长的信息里,我附上了书包柜的照片,并详细说了评价方法。希望家长们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跟我一起持续跟进,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真的终身受益啊!
今天是第二天,上午,我收到了一位家长的反馈。
真好,这就是家校共育。
晚上的信息中,我附上了这张图片。我知道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能这样用心,甚至有的家长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给孩子评价,但是我仍然充满信心。我总在想,怎样做才能更好呢?
比如说,我可以每天都抽几分钟跟孩子们看看家长前一天对自己的评价,做一些点评和提醒;比如说,我可以让孩子提醒爸爸妈妈对自己进行评价。
不管怎样,做了总比没做好。
期待周五能有更多孩子养成好习惯,拿到夸夸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