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AA对NINO3.4区的监测图
根据我国的监测结果,自2018年6月起的这波太平洋关键区海温上升,已经持久很久,且海温异常升高,已满足厄尔尼诺事件标准。因此,我国官方已于2月26日宣布,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已正式形成。这是2015-2016年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后,不到3年内发生的第二次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无疑是厄尔尼诺状态的升级,标志着全球天气、气候受影响的程度可能加深。
我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
厄尔尼诺状态已经影响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1-2月天气
表面看来,厄尔尼诺是太平洋深处的事情,和我国隔了十万八千里。但地球上有种现象,叫“海气作用”,还有“大气响应”。举个例子,如果你第一天熬夜,第二天多多少少会精神不好。在这里,熬夜就是厄尔尼诺,第二天精神不好就是大气响应。
2018年11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增暖情况,来自NOAA
理论上说,厄尔尼诺越强,大气响应就越强。就好比熬通宵和仅仅熬到夜里1点,那一般情况下肯定是熬通宵之后精神更不好。但要注意,这只是理论上说。厄尔尼诺本身就非常复杂,厄尔尼诺关键区东西长几千公里,每一次暖的区域、范围和时间都不一样;加上南北半球西风带、北极和南极海冰等多重因素干扰,因此厄尔尼诺的大气响应,每次都不一样。就好比1998年的厄尔尼诺后,长江出现全流域洪水;而2016-2017年,在强度相当的厄尔尼诺影响下,长江并未出现全流域洪水,但我国也出现了区域性连续暴雨和洪水,尤其是2017年的湖南。
1950年以来厄尔尼诺指数的变化,来自NOAA
这一次的厄尔尼诺,强度当然不如1997-1998、2015-2016年这两次。但是,这次厄尔尼诺的特点就是,大气响应强烈,而且速度极快。2018年9月,西北太平洋台风首先响应,在这之前基本都是弱台风、靠北生成的台风、偏西的台风,像著名的华东四台(安比、云雀、摩羯、温比亚);然而9月之后是一连串的远洋超强台风,不远万里奔赴我国的山竹,就是典型例子;而今年2月的异常台风--超强台风蝴蝶,更是厄尔尼诺大气响应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