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量的独生子女在我国产生。经过近40年的时间,这一批实行计划生育的人群已经进入老年。有部分家庭因为子女较早的离开了自己,而又过了生育的年龄,因此而形成了失独家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 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现在大约有1500万个家庭正在遭受失去独生子女的痛苦。在中国,失独家庭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失独现象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引起社会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失独家庭;社区照顾;专业陪护
一、 失独家庭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影响
自从上世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便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项政策对于控制我国人口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一项政策也产生了一项副作用。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 岁之前死亡,独生子女的家庭对于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独生子女也需要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由于独生子生子女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当失去了孩子后,大部分情况下家庭中的夫妻已经过了适于生育的年龄,再次生育变得不可能。因此,独生子女家庭在失去了子女后,家庭便产生了巨变,绝大部分家庭家庭变成失独家庭。
(二)、现实原因
随着我们经济市场的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得到完善。经济市场下人们具有很强的危机感。需要考虑到自己的生存的发展,而要生存与发展,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金钱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无暇将更多的时间及金钱投入到家庭中;同时,由于养育一个子女需要花费巨大金钱与大量的时间,因此很多的人在年轻适于生育的时候更倾向于只生育一个孩子,劲量保证这个孩子拥有最优的资源可以享用,自己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来。
二、失独家庭的生存发展困境表现。
(一)、经济困难
绝大部分的失独家庭在面临失独时已经步入了中年,这个年龄段的他们在劳动力与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已经大不如年轻时候;同时,这个年龄段的人将面临着退休等,在退休后,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他们的退休金,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经济收入。因此,许多的失独家庭在变成失独家庭后需要面临经济困难的问题。
(二)、生活、患病无人照料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发现,在失独家庭中的失独父母中有50%患有慢性病,患重大疾病的有15%。伴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照料及拥有医护极为紧迫,但由于我们相关的服务人员较缺,服务水平不足,在居家养老的过程中,生活及医疗养护成为急需失独家庭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心理创伤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直都是“家庭多子多福”与“养儿防老”,一个美满家庭的象征是子孙满堂,可见“家庭”和“亲子关系”在我国人民心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及价值。失独的家庭在失去了自己的子女后,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绝望让他们感到窒息。在中国传统观念下,更是使得他们难以面对这样的情况,但是这一情况已经发生,同时还没有任何的机会去弥补,绝望伴随着他们。他们已经没有支撑他们生活下去的动力。
三、失独家庭走出困境的途径。
(一)、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失独家庭面临最大的问题养老困境,失独老人面临着“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病无所养”的局面。从宏观层面来说,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保证每一位失独的老人可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养”。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政府承担失独家庭养老的首要责任。国家财政负担失独家庭部分养老费用,完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添加失独家庭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建立专业的养老机构。失独家庭不同于一般的家庭,失独家庭的养老面临的问题比一般家庭的问题多。因此,要求需要建立针对于失独家庭的养老机构。拥有专业的陪护人员以及时的处理失独老人在生活、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出现的问题及状况。
(3)、社区养老。失独老人由于家庭的缺失,他们需要更多的照顾。社区养老,在社区中寻找老人们所需要的资源,为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如理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渡过一个快乐的晚年。在社区养老中,需要注意的是,失独老人的心理创伤比较大,因此需要为他们配置几名专业处理心理问题的专业陪护人员,及时的解决他们出现的心理反应,带领他们参与各项活动保证他们拥有一本愉快的心情。同时,开通生活服务热线,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及时的给予他们在生活上的帮助。充分利用社区中拥有的医疗资源,及时的为他们进行各项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