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即便是没有殉葬,妃嫔们在皇帝死后想要继续保持荣华富贵的生活也是极为困难的。除非像钮祜禄氏这样当了太后,与她交好的也能留在宫里养老。
比殉葬更可怕的处理方法还有很多。明代殉葬的嫔妃还能有点安慰奖,下一代皇帝登基后,感念殉葬先妃的“贞烈”,会给他们的家人和亲戚封赏,给予她们追封。
02 守灵:无尽的精神折磨守灵,就是比殉葬还要残忍的处理方法之一。人死之后,墓葬无人打理,日久天长,不仅有被盗掘的危险,还容易破败,这对于十分重视身份地位的君王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于是他们之中有不少人规定,自己死后要一部分嫔妃去守着他的陵墓。
守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是你在陵墓旁边盖个小房子,以后就住那里了那么简单。许多皇帝都有自己的守灵要求,要“视死如生”,就像伺候活人一样守灵伺候他们。
每天清晨,守灵的嫔妃要像以前一样去“请安”行礼,然后做好早膳。每天定时她们还需要进行“歌舞表演”,对着阴森的墓室跳舞,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这一点,曹操就有吩咐,他死前立言,要爱妾们在他死后每日继续为他表演歌舞。
守灵的嫔妃想偷懒也不行,每天都有专人盯着,任何一个胆敢懈怠应付的人,都会被揪出来,以“不敬先皇”“不贞”等罪名处置,不仅自己要丧命,还会祸害家人亲戚。
守灵的条件待遇很苛刻。居住是不可能再开辟新的房屋,一般都是直接住在陵墓,陵墓宽敞凉快,莫说几个几十个守灵人,成百上千人也装得下,但是那毕竟是陵墓,造得再豪华,也是阴森凄冷的,日日夜夜的这种折磨,谁受得了?
再说饮食,吃的是不会有多好的,每隔一段时间宫里都会有人给陵墓先皇更换供品,顺便给他们带点吃的。但也不过是馒头素菜之类,远不及负责在旁边当摆设的先皇供品。自己每天啃馒头,守着的死人却可以享用山珍海味,实在是荒唐。
历史记载中,不少宫里的嫔妃起初因为可以去守灵,免去了殉葬,还沾沾自喜。可是到了之后才发现这日子真是生不如死,绝大多数守灵的嫔妃接受不了这么大的落差,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被逼到发疯痴狂,一头撞在墙上了事。
也有一部分因为恐惧,伤心,每日的“伺候”不周,被监督之人揪出来直接*死,家人也受到牵连。可以说,每一位被打发去守灵的嫔妃,过得都是生不如死。
汉成帝的宠妃班婕妤,深受汉成帝的喜爱。后来汉成帝收获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移情别恋,班婕妤逐渐失宠。后来汉成帝这个离大谱的,死在了赵合德的怀里,赵合德畏罪自*,但赵飞燕依然有相当大的权势。
班婕妤为了躲避赵飞燕的迫害,自己主动提出去守灵,没两年就病死在了陵墓里。后来大臣们要整治赵飞燕,也要打发她去守灵,赵飞燕待了两天就自*了。在她看来,死要比守灵好受得多!
03 出家:避难与蛰伏的绝妙选择除了守灵,还有个既不用死,也不受折磨的好方法:出家。在礼佛拜佛的朝代,出家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佛教在一些朝代拥有非常高的地位,民间力量很强,因此统治者也都不愿意招惹,甚至基本上都会表现得非常推崇,以赢取民心。
唐代就是十分礼佛的朝代,也是嫔妃出家的高发朝代。唐太宗死后,武则天作为唐太宗的妾,为了躲避麻烦,主动来到感业寺做尼姑,后来被李治接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