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一个连接生命和死亡的容器,而医生需要面对的不只是第一次哭泣和最后一次呼吸。
在ICU坚守近20年之后,薄世宁医生看过太多的生离死别,对生命也有了很特别的理解
在《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里,薄世宁医生道出了为医者的全部。
薄世宁是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ICU副主任医师
薄世宁干过什么?
2003年“北大抗非英雄”
2013年雅安地震国家首批抗震医疗专家组成员
2015年柳州连环爆炸伤员救治专家组成员
2016年盐城龙卷风救治专家组组长
……
基本近年来咱们所经历的灾难事件的救治工作,他都参加过,而且是救治专家组核心成员。
一、从死神手里抢人
薄世宁医生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从死神手里抢人。
可能有的人还不太了解ICU,毕竟它是我们平时不常接触的,或者压根儿接触不到的。
ICU学名叫危重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到ICU的病人基本都是发生了器官衰竭、命悬一线,各个科室随时都可能转病人来。ICU可谓医院里的“超级节点”,这里的医生也被称为“医生里的救火队员”。
他们必须在在信息最不完备的情况下快速决策,并在第一时间内诊断和治疗,等到病情稳定的时候,再把病人安全地转回普通科室。
有一次,薄医生的科室转来了一位病情十分危重的产妇,在进ICU之前,她的心跳已经停止过了9次,在经过抢救以后,虽然原发病得到了处理,但是生命体征仍然没有好转迹象——在收到ICU后的半小时内她的心跳又停了4次。
这位产妇发生了致命性的大出血,光输血就用了10000多ml(正常人的血液量是4000ml,这个出血量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换了3次),输血后的血袋和血制品包装密密麻麻摆满了抢救台......
通常情况下,病人在严重的失血状态下,血压会降低,薄医生说,这是人类为了救命演化出的自我保护机制。
但是这位产妇的血压却是越来越高。
薄医生快速给出了一个判断:这个病人是在多器官衰竭的基础上发生了可怕的脑水肿,她随时可能心脏再次停跳,面临死亡。
纪录片《人间世》剧照
如果给病人进行大血管穿刺,则可能会引发大出血,但是如果就这么等,那么病人连一线生机都没有了。薄医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是他有一百个理由拒绝冒险。
病人家属在弄清楚所有的信息之后,对薄医生说了一句让他记忆深刻的话:如果里面躺着的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如果你选择冒险救她,我愿意和你一起。
穿刺成功,第二天,病人醒了,又过了几天,她顺利地转出了ICU。薄医生说:
“很多时候,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医生们渴望的是一句鼓励的话和一个让我们冒险的理由。”
ICU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很多病人他们救活了,但是也有病人永远的离开了。
一天,急诊紧急送来一个服毒自*的男孩,才刚刚满20岁。这个男孩服用的是一种实验室里常用的化学试剂,50ml就足以致死,而他竟然喝下了500ml。
最可怕的是,这种毒根本没有解药。
虽然希望太渺茫,但他实在是太年轻了。所有的医生都不甘心,希望能出现奇迹。专家会诊、洗胃、心电监护、上呼吸机、血浆置换、持续血液净化、注射升压药物……所有的手段全部都用上了。
但是,病人还是在不到72小时的时间里全部器官衰竭。最终因抢救无效而亡。他昏迷之前还在纸上写了三个字——“救救我”。
整个病程的发展和教科书上一模一样,医生使劲浑身解数,没能创造奇迹。
薄医生说,他永远都无法忘记这个男孩的父母在得知他死讯的瞬间,爆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哭声。这么年轻的一条生命,眼睁睁地就没了。
二、医学,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
薄世宁医生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个在泳池溺水的女大学生,送到医院后由于心跳停止的时间过长,她已经瞳孔散大,没有心跳,没有呼吸,各种生命的征象和反射消失,她可能已经发生了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