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或当你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主要功能:开窍、泻热、降逆。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涌泉穴位于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涌泉”源于《灵枢·本输篇》。经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其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让人肾精充足、精力充沛,耳聪目明,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而且百病不生,并对很多妇科和生殖系统的小毛病有改善作用,在养生保健方面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
经常按摩涌泉穴能通过穴位刺激和经络传递作用,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提升新陈代谢效率,加快毒素排出、降低血液粘稠度。
有助于缓解或治疗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缓解宫寒)、美容养颜、减肥瘦身、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常见病多发病。
能够缓解治疗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等。
对于治疗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耳聋、耳鸣等也有显著疗效。
艾灸过程中,配伍涌泉穴,具有明显的引火归原引热下趋的作用,对寒热交杂,上热下寒,阴虚火旺,灸后上火等临床常见的棘手之症,常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涌泉穴可以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也可以足浴、拍打、膏药等多种方法刺激治疗,均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尤以按摩简便效廉最易施行,其关键在于要持之以恒。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
我国清代第一部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就专门讲了擦涌泉的方法:每晚睡觉之前,用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如果能坚持的话,可以擦上千下,没耐心的擦几百下也可以,到感觉脚心发热为止。这样两脚都擦热之后,将脚趾微微转动几下,再把两脚互相摩擦几十下。也可也用脚心涌泉穴位置蹬搓床头或其他器械,仍以脚心发热为度。每晚做一次,可以达到巩固精气,通汇气血的作用。长期坚持,能有“康健延寿”的功效。
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压足心涌泉穴,按下片刻后再提起,一按一放,反复进行,力度应该以自身能耐受为度。在手法上,除了点按之外,还可以用拇指指腹从足跟推向足尖,这个方法称之为推涌泉。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足心揉100次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宜。
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手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拍到脚底有发热的感觉。
我们每天晚上按摩一次涌泉穴,可以很好的缓解疲劳、减轻压力,巩固精气和通汇气血,而且对于内脏功能是有很好的调整作用,是可以很好的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降低血压和治疗失眠、促进睡眠,而且对于大小便的通常也是有一定的帮助。属于十分经典的健康养生方法。
除了按摩以外,再就是涌泉穴的传统经典艾灸。宋代《扁鹊心书》指出:“涌泉二穴,在足心宛中,治长年脚气肿痛,或脚心连胫骨痛,或下肢腿肿,沉重少力。”具体做法是:用艾条或艾柱灸涌泉穴20~30分钟,每晚临睡前灸一次即可。艾灸涌泉穴时,最好禁忌辛辣食物,高热、昏迷者忌灸,女性经期期间忌灸。
艾灸可以通过艾火的温热刺激,特别是其所发出的红外谱序辐射与人体红外谱序同频共振,进而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中药足浴以及贴膏也是刺激涌泉穴的常用有效方法,同样历史悠久。如能坚持应用,应该也会收到一定的消除疲劳、缓解酸痛等健康促进作用。
涌泉穴的外治法比较适宜的时间应为晚上睡前,最好是能够在九点钟以前结束所有的手法治疗过程。这样做可以起到较好的调节肾脏功能的效果,而且是可以很好的消除疲劳、增进睡眠深度,改善睡眠质量。一般情况下上午不提倡艾灸涌泉穴,与每日的阴阳运行顺序相悖。
作者小传:吴周强,中医药研究员,高级健康管理师。荟聚48年生物医药全岗位工作经验,专注生命健康,聚焦创新创意。原创分享健康干货,敬请大家点赞、关注,评论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