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女士的检查报告一出来,医生们都惊呆了。
日前,29岁的林女士没想到,平时没有慢性疾病,身体状况不错的自己,突然呕吐、腹痛、发热、头晕……短时间内出现多器官、多系统衰竭,最终被诊断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休克、胰腺炎、心肌炎等,生命危殆。专家提醒,暴发性1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发病急,进展迅速,容易合并严重代谢紊乱以及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24小时内的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储洁雅 多项指标严重异常 患者生命危殆 不久前,林女士出现口干、多饮、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还呕吐了10多次。7月25日,她被收治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内分泌科。林女士告诉医生,自己这几天也没吃什么特别的食物,喝过糖水和功能饮料,没有糖尿病病史。 但当林女士的化验报告出来时,值班医生们都“惊呆了”: 林女士的血糖值高达38.86mmol/L,远远高于正常值(非空腹时≤11.1mmol/L)。她的血淀粉酶高达396U/L,正常值的范围是30-110U/L。 此外,林女士的血酮、血白细胞、pH值、剩余碱、乳酸、肌钙蛋白等指标均有严重异常,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同时,林女士的腹部CT显示,她的胰尾部局部膨隆,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有可能出现了胰腺炎。 但是,林女士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6.2%,处于正常范围内。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这个值的正常意味着林女士三个月前血糖稳定。正如林女士所说,她没有糖尿病病史,那这来势汹汹的高血糖是怎么回事? 林女士病情明显比预想中更加严重,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其输液、降血糖等处理。但林女士病情没有好转,反而继续加重,并且逐渐出现意识改变、血压下降,在场医护人员当机立断,将林女士转重症监护室(ICU)继续抢救。 发病急、病情重、血糖高 原来是这个病 ICU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林女士生命体征,时时刻刻观察其神志等,守在她旁边实施补液、调控血压、小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补碱、消酮、营养心肌、抑酸护胃等措施。抢救8小时后,林女士状况有所缓解。 此时,ICU医生发现林女士与普通糖尿病或胰腺炎病人大不一样:林女士很年轻,身体一向健康,没有明显“三多一少”(“三多”指的是多饮、多尿,多食;“一少”指的是消瘦)的症状。 但是,她却在1天之内出现发热、腹痛、头晕、乏力等多种症状,并且在短时间内病情迅速发展,出现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危象,随时危及生命——这就不是糖尿病或者急性胰腺炎能解释的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ICU叶珩主任考虑到林女士症状很特殊,目前虽然病情稍有减轻,但会不会反弹,再次出现险情,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揪出病因,以便针对性治疗防止病情反复。 ICU医护团队立即召开病例讨论,有着丰富的急诊科、医务科工作经验的南沙医院王劭晟副院长也加入进来,共同讨论病情,制定个体化检查治疗方案。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林女士各项检查结果也陆续出来了。辅助检查提示,她的胰岛功能不全,且血红蛋白浓度一直未有升高或下降,血糖一直不稳定。 综合考虑,林女士的病因终于找到了——她患上了暴发性1型糖尿病,合并休克、胰腺炎、心肌炎、多器官功能不全。 找到了病因,采取了针对性治疗后,很快见效了。经过近72小时积极治疗,林女士的病情终于稳定,离开ICU转入内分泌科继续治疗。 24小时内的有效治疗 十分重要 叶珩介绍,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在2000年提出的,是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该病发病机制未明,起病隐匿,发病急,因在短时间内出现胰岛素重度缺乏而导致严重代谢紊乱。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国内近年只有散在的报道。 暴发性1型糖尿病一般起病年龄在18岁~35岁,进展迅速,容易合并严重代谢紊乱以及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故24小时内的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叶珩介绍,暴发性1型糖尿病有四个临床特点: 1.发病急骤。患者从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到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时间很短,多在1周以内,有前驱感染病史。 2.病情危重。90%以上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以酮症酸中毒起病,伴有意识障碍,高血糖、酸中毒、电解质严重紊乱,可伴有胰酶、肌酶、转氨酶升高,而且病情容易进展至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衰竭,死亡率高。 3.胰岛功能衰竭。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在空腹、餐后2小时或经胰高血糖素刺激后的血C肽值均处于极低水平。经常出现年龄很小却完全依赖胰岛素的病例。 4.70%的患者在起病前可有流感症状以及胃肠症状。此外,这个病可发生在妊娠期间以及分娩后的短时期内,易被误诊。 叶珩提醒,大家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合理适当的饮食,忌过多甜食。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提高个人免疫力。当出现身体不适时应该及时就医,切勿擅自处理以免耽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