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6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南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终于将糖化血红蛋白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中。
新指南推荐: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即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那么,目前诊断糖尿病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读懂诊断糖尿病的血糖指标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静脉血,所检定的血糖值,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空腹血糖3.89~6.11mmol/L为正常,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7.0mmol/L为糖尿病(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2.随机血糖
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值,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随机血糖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一样,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为正常,7.8~<11.1mmol/L为糖耐量受损,≥11.1mmol/L为糖尿病(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4.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就是血糖和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血糖要总是高了,和血红蛋白结合的就多了,糖化血红蛋白就会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有个特点,一旦结合形成了,就分不开了,变不回去了,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平均血糖的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人体近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不是某一个时间点血糖的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长期血糖变化的稳定指标,不受进餐的影响,检测时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需要空腹。
糖化血红蛋白采用亲和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正常值为4%~6%。
诊断糖尿病的6个注意事项
1.不能根据“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症状来诊断糖尿病
事实上,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者,病程多已不是早期,早期糖尿病患者(尤其2型)除了血糖高以外,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症状。
2.不能以尿糖阳性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
健康人尿糖通常为阴性,只有当血糖≥10mmol/L,尿糖才会阳性,因此,对于血糖在7~10mmol/L之间的糖尿病患者,仅查尿糖往往反映不出来;
另外,妊娠期妇女或有肾小管病变的患者尽管血糖正常,尿糖也可以呈阳性。因此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尿糖阳性也不能肯定是糖尿病。
3.重视餐后血糖的检查
在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首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空腹血糖可以正常。如果只查空腹血糖,不查餐后血糖,至少有50%的早期糖尿病患者会被漏诊。
4.不能将便携式血糖仪的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由于指尖血糖水平和静脉血糖的水平存在差异,也容易波动和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血糖仪本身缺乏定期的质控校对,试纸也可能受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远远不如静脉血糖测量,因此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方法。
因此,便携式血糖仪只可用于日常血糖自我监测,其数值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5.排除应激性高血糖
急性感染、创伤、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激情况下可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若没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就不要轻易地下“糖尿病”的诊断,需在应激消除后复查血糖,再确定糖代谢状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诊断。
6.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有优势也有局限性
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优势为不受应激的影响,无需空腹或特定时间取血,检测更便捷。
应激性高血糖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在急诊抢救危重患者时,通过快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及时鉴别应激性高血糖,对于制定患者的抢救方案至关重要。
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有局限性是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可能将病程短于3个月的糖尿病患者漏诊。
还有,糖化血红蛋白<6.5%并不能排除经血糖检测诊断的糖尿病。
当有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相关性的病症时,如血红蛋白病、妊娠中晚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血液透析、最近失血或输血、或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应该仅采用血浆血糖标准诊断糖尿病。
作者:葛金华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