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施小明团队在《自然·衰老》杂志发表论文《中国高龄老人中存在的肥胖悖论主要是由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所致:一项20年前瞻性队列研究》。该研究表明,8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重或者轻度肥胖,可能最有利于健康长寿;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最佳身体质量指数(BMI)或应向上调整。
该研究团队通过分析1998—2018年我国2.7万余名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随访数据发现,与BMI正常的高龄老人相比,低体重老人死亡和失能风险增加30%左右,超重和轻度肥胖者相应风险却降低约20%。80岁及以上老人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均随BMI指数升高而降低,最佳BMI在超重至中度肥胖的范围之内。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死亡风险与腰围(腹部脂肪堆积的指标)的关联。结果显示,无论男女,全因死亡风险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随腰围增加而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在男性中随腰围增加而上升,在女性中与腰围呈倒U型关联。
据了解,BMI是世界卫生组织用来评判肥胖的依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BMI低于18.5为体重偏低,正常范围波动在18.5~24.9,BMI不低于25为超重,BMI不低于30为肥胖。而在此项研究中,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相关最佳BMI为29.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关最佳BMI为26.5,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关最佳BMI为30.6,均超过25,达到了超重甚至肥胖的范围。因此,该研究表明,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最佳BMI可能不适用于中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对于他们来说,最佳BMI或许应当上调。
在年轻人和中年人中,BMI与死亡率呈U型或J型关联,肥胖一直被认为是各种不良健康结果的危险因素。然而,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却观察到肥胖可能对特定原因或全因死亡具有保护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最早发现于1999年,当时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在处理数据时意外发现,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和肥胖的肾衰患者行血液透析的生存优势更明显。施小明团队的此项研究支持了中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存在肥胖悖论,确认并阐释了前期的肥胖悖论研究成果。
文:健康报记者 吴倩
来源: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