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为单檐歇山结构,灰瓦顶,斗拱为三翘七踩,保留着明朝建筑风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露明造,檀枋有彩画。南面紧接大殿前檐的拜殿为券棚屋顶,灰瓦,面阔四间,进深一间,前后无墙壁。东西两侧壁上嵌有道光时期重修碑记两通,殿内露明造,檀枋上均有彩画,斗拱为三翘七踩。在拜殿东西侧角门处竖立清朝重修碑四通。
第三进院内正北为后殿,单檐歇山造,灰瓦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露明造檀枋彩画。其东西两侧各建有配殿三间,后殿西北角建有方丈室一座。
长安寺与曹式一族
长安寺内现存《大正藏》两部,石碑六通,其中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重修沈阳长安禅寺碑》有重要的文物价值。碑文不仅记述了沈阳中卫指挥曹铭的衔名。经专家考验,曹辅、曹铭都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上世族祖,这是曹雪芹上世“世居沈阳”的可靠证据。这块碑是研究曹雪芹家世出身的极其重要的史料。
据文献中记载,曹雪芹的上世祖为明辽东曹俊,曾以功被授为指挥使,封“怀远将军”,先过御金州,后调任沈阳中卫指挥。曹俊子孙依次袭承世职,传到曹世选时,曹宾已递任沈阳中卫指挥并“世居沈阳”已有200余年。在《重修沈阳递任长安禅寺碑》阳面正文中,曾说到天顺二年修造长安寺时,沈阳中卫指挥曹辅曾“出金帛”助缘,石碑背面开出的成化年间舍资赞助者的姓名中又有沈阳中卫指挥曹铭。曹辅、曹铭均为曹俊子孙,即曹雪芹的上世远祖。由此可见,在历次修建长安古寺的“功劳薄”上,也应有曹氏家庭的一页。
庙在城中,城在寺里
关于沈阳市和长安寺的关系,历来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说法,又说有“庙在城中,城在寺里”的传说。此间有传说道:长安本寺和山门相距甚远,本寺在沈阳城大北门以南、钟楼以北,而寺的山门却建在十五里外的浑河岸边。
相传,唐太宗建都时,沈阳这块地方还是一片荒原。唐太宗东奥秘来到这儿,人困为乏,就地休息,看见远处有个土岗,虽然不高,可树木很多,遮天蔽日,便起念在此建寺。于是派尉迟敬德为监督,负责建寺诸事。在筹建过程中,将军得到紧急作战命令,匆匆离寺。僧人们此时还不知道把山门建在什么地方,就派人急急追赶,将军当时急急用手中马鞭一指,又赶忙上路了。于是,僧人误以为将军想将山门建于浑河岸边,就带领工匠们在浑河北岸尉迟将军马鞭所指处建起了山门。斗转星移。在山门和大殿这间,就渐渐建起了沈阳城,形成了“城在寺里”的局面。
而实际上,:沈阳长安寺最早应建于辽代。考古专家考察长安寺时,发掘出石制佛像,经鉴定,佛像是辽代制造的,而“长安”两字也与唐朝的长安无关,取长治久安之意。所以说,在为城祈福这个层面上说,长安寺是咱沈阳的“定海神针”也不为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