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的开始标志着数九天的开始
“数九”又称为冬九九、交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计算寒冬日子的传统习俗,一般来说自冬至日开始算起,一直数到八十一天之后方可算结束。数九这种计算寒冷天气的方法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流传,冬至过后的八十一天之后约为新一年的3月12日,即在惊蛰时分,数九结束,万物惊蛰,真正的春天也就真正的到来了。
一、数九的产生的渊源与起源数九顾名思义即以“九”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九次方宣告结束,那么为什么选择以“九”当做计算寒冬天的周期呢?这里面是有讲究的。中国古代向来讲究阴阳的消长与平衡,九在中国哲学中象征着“至阳”之境,也代表着最为尊贵的身份与地位,而这也是为什么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以及金庸会在小说里以“九阳神功”作为无上宝典来刻画的原因了。以至阳之数九为周期则意味着阴气逐渐的消减,过九次之后已经快要消耗殆尽,阴气的减少意味着阳气的增多,所以数九天的结束也意味着冬天的远去和春天的到来。
“九阳神功”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是至阳至刚的无上武功
那么在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数九”这样的说法呢?这自然与古代的生活条件有关。北方的冬日是严寒而漫长的,而古人又不像今天可以用空调或者暖气进行取暖,相对简陋的御寒条件使得他们对冬天的到来是充满恐惧的。冬天不仅意味着不能劳动没有收成,更可能会因为御寒不到位而出现死亡的现象。在这种只能待在屋子里抵御寒冷的漫长寒冬里,人们为了打发时间,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所以要把最寒冷的一段时间分为九个九天,等九个周期结束,春天也就来到了。
在古代冬天“路有冻死骨”现象经常发生
数九习俗及数九歌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目前尚未有定论,但人们在史料中发现,早在南北朝时期,数九风俗已经开始流行于中国。南梁时有一个叫宗懔的人曾经在他所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意思是说自冬至日算起,八十一天之后寒冷的冬日就要被春天所取代了。
二、数九歌的产生“数九”作为一项人们计算寒冬日子的方法产生并流行之后,也伴随着出现了关于数九的许多习俗,其中最为著名的当为“数九歌”的出现了。数九歌也有着很多的版本,在今日比较流行的则是这一首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