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试卷里,有这样一道阅读理解题:
最大的麦穗
①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②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③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④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⑤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⑥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⑦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题目要求:请把短文分成三段,用“‖”标出来。答案是:①‖②③④⑤⑥‖⑦
引文中每一个带有序号的段落,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段”,而题目答案中,用“‖”分成的三段,其实指的是文章的层次。语文教学中,老师也常常带学生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段大意。这里说的“分段”也是指的文章层次。
教学和考题中的“分段”,跟写作中“分段”是不同的,写作中的分段是指如何安排自然段。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写作中的“分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一、分段的定义及其作用。二、段落和层次的区别、联系。三、分段的原则和依据及其举例。最后是结语,下面我们开始正文。
定义和作用我国古代的文章是不分段也不加标点的,随着英文文法的传入和我国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文章才开始分段。分段对于阅读和写作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段,作者思路和文章层次得以以更具体的形式展开;通过分段,读者可以更好的了解文章结构,具体地把握文章内容和思路。因此分段是现代文章的一种重要写作方法。
分段即按照意义层次和结构成分把文章分成若干段落的现象。这里的段落,习惯上称为“自然段”,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标志:每段的开始须另起一行并退后两格书写。段落是在表达文章内容时,由于语意转折、强调、间歇等的需要而设置的,一个段落应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靠段落按一定的层次顺序组织起来表现的。因此,段落的划分及组段成篇,是篇章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段的作用是使作者思路具体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能逻辑地表现思维进程中的间歇、转折、强调,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和文章构成的顺序。其次,段落使文章眉目清楚,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并给予他们在阅读中“停顿”的时机,获得思索、回味的余地。第三,某些特殊段落,如强调段、主题段、过渡段,还能起到强调重点,点明中心,加深印象,渲染情感和连接上下层次,显示文章脉络的作用。
段落和层次文章通常是由若干层次和段落组成的。开头引文以及上一部分对分段的定义中,我们也提到了“层次”这个概念。层次和段落在使用中是一个易混的概念,我们有必要对二者做个区分。
土壤分层
层次和段落有联系又有区别。层次是文章思想的表现次序,体现了文章内在线索展开的步骤。作者围绕文章主旨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层一层的表达。一个层次通常包含若干个段落,所以又称为“大段”或“功能段”。
段落是文章内容在表达时由于分述、转折、强调等情况造成的停顿,是表现文章层次的最小结构单位。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和书面形式的需要,是话语中相对独立的意思的外在表现。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外在标志(通常是首行缩进两格),一望便知,无须辨析,所以习惯上又称“自然段”。
段落和层次的联系表现在,层次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段落展现出来,文章的段落能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如果一个层次的内容比较单纯,只要一个段落就可以表现,这时文章段落的划分正好反映内容的层次,二者在形式上就一致起来。如果一个层次的内容比较丰富、复杂,就需设几个段落来加以表现,这样,层次就大于段落。有时,一个段落中包含几个内容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小层次,这样段落便大于层次。一篇文章分成多少段落,取决于文章的长短和作者分段的方法。
原则和依据- 分段原则
写作中,划分段落时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
(1)注意每一个段落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单一性,是指每一段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段内所有句子都是为说明这个段旨服务的,不能把不相关的意思放在一段里。完整性,是指一个意思要在一个段落里集中讲完,讲清楚,不要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分散在前后几个段落里。只有起特殊作用的段落,如过渡段、强调段等,在意义上可以不考虑单一性和完整性。
(2)注意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篇文章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各段之间应该意义连贯,条理清楚,做到“分之为一段,合则为篇”。段落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衔接手段,如重复关键词、使用指代词和关联词语等,有时在段落的末尾提出一个新的话题,然后在下一段开头重新提起,形成链式的文本结构,不一而足。
(3)注意段落整体的匀称,每个段落轻重适度,长短合宜,雅俗、庄谐、文白、繁简等等,要协调一致。分段服从内容的需要,长短要适当。分段过多,内容零碎,会使人觉得结构松散;段落过长,不容易抓住要领,读后留下的印象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