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高等教育在学4002万人。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比上年增加20所;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比上年增加5所。拥有147所双一流大学,39所985高校,115所211大学。
2021年全国有900多万大学毕业生,2022年拥有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大学生不再是香饽饽,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2021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34%!也就是300多万人,目前大学生主要有五种就业方式。
一、考研深造根据官方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达到21%,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2021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达117.7万人,较十年前增长近一倍。2022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预计将达120万左右,录取率预计为26.3%。
本科毕业生80%有意向进行考研深造,人工智能、大数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为热门专业。博士、硕士毕业生平均月薪分别是12000元、10000元。
小李,24岁,2021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从毕业前开始就准备考研,如今已考取天津师范大学。
从毕业就小徐,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毕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月工资2200元,远离城市的宣泄。感觉人生命运的不公,2016年毅然辞职,考取了北京城市学院文物保护修复专业,2020年毕业,经导师介绍,进去石窟研究所工作,月薪7000元。
考研主要有两个原因考虑,一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提升,所在专业一般要求学历较大;二是以后好就业。
二、进入体制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前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就业的人数占比为69.9%。在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签订三方就业的单位中,占比最高的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达30.3%;国有企业和党政机关的占比分别为23.8%和15.8%;而仅有26.8%的毕业生选择到民营企业就业。
清华北大高等学府,近7成的大学生进去体制,包括公务员、考试、医生、国有企业,其他高校毕业进去体制的比例更高,近年来出现100:1甚至几千人争取一个岗位的现象。
小郑,201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通过选调生进入西北省份的基层乡政府,月工资4500元,2021年提拔为乡镇副科级。
进入体制80%的人是为了安稳,工作稳定,福利稳定。还有20%进入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大型国企,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
三、灵活就业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左右。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中灵活就业人数比例为13.6%,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生灵活就业人数占比为7.57%;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中,灵活就业人数占比7.01%。
小张,2018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设计专业,毕业以后既没有去国企也没有去考公务员,不喜欢被人管,喜欢自由自在,依托自媒体通过制作动画视频,坐拥100万粉丝,月入10万元,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灵活就业的大部分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技术特定,能够把自己的优势转化为价值。
四、自主创业2015届—2020届大学生中共有创业学生54.1万人,据统计,仅6届大赛的400多个金奖项目就带动就业达50多万人。
教育、文化、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零售业是大学生创业的主战场。
小刘,2015年毕业于杭州工商大学,回乡创业,依托互联网开展农产品销售。年入200万元。
小常,202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在四线城市主要进行大数据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目前初具规模,年产值在500万元左右。
自主创造要特别注意资金链的稳定,唯有拥有强大的资金链,才是事业发展的保障。
五、走向市场56.9%大学毕业生选择做打工人,依然是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大多数从基层开始做起,本科生月薪5000起步、专科3500起步,研究生6000起步。
小李,2014年大学毕业,选择进入上市公司工作,从车间开始做起,工资5500元,通过三年努力,从基层做成了中层管理层,工资从5500到8800元。
六、大道观察有话说大学生就业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随着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毕业生需要根据个人能力、家庭支持条件、个人意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