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其身”,是中华古代文化传承下来的一个习文成语。
这一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是:
“古之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原本意思是:独立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纯洁品性,坚守人生的节操,志不为贫贱所移,心不为富贵所淫。
后来,意转为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从现实人生的价值追求上看,有必要回归其价值本旨,在“独善其身”中保持人生的乐观态度,追求改变自己、武装自我的人生乐趣。
在宋代儒家学者史蒙卿看来:
“穷则独善其身,可以继往圣而开来学;达则兼善天下,可以参天地而赞化育,其功用有不可胜穷者。”(《黄宗羲全集·宋元学案·静清学案》)
这里的“穷”,是不得志的意思,可推广为人生阶段上暂时不被重用,事业尚未能大展宏图,以及自我价值实现不尽如人愿的情况和情形。
“独善其身”,是人生修为上厚积薄发上的厚积作为,藉由改造自身素养品质,改变已有人格形象,提升能力素质,积累人脉资源。
犹如水到渠成一样,藉由“独善其身”的厚积,而达致有朝一日的薄发,结出累累果实,实现自我抱负和价值。
人之一生的乐趣,贵在修身立己,尊德乐义。
在《孟子》的语境中,“独善其身”的言说,看似只是穷困时的个人消极作为,实则不然。穷者,为暂时“不得志”之时,或处在贫困之境况,而此时正可有“修身见于世”的修为,也即是“立德”于世的有所作为。
人之自身,本来就是一个待创造的艺术品。人的一生,岂能说处处如意,事事顺心?
暂时找不到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一时没有展示自己学识的舞台,这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经历过的考验和历练。
对此,有的人面对一时困境,不知所措,变得无奈而消极;有的人遇到暂时的不得志,就怨天尤人,甚至沉沦潦倒;有的人却求诸己,改变完善自身,愈挫愈奋,主动争取和创造机会。
应对生活中的不得志和失意,把握前方和赢得未来的高招、妙招,无疑就是:
求诸己而挖掘自身内在的潜能、潜力,在“独善其身”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应对考验磨炼,战胜艰难险阻,把握发展机会的主动权和能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尊德乐义”的“独善其身”中,藉由完善自身,提升情商,健全人格,而使自己重新出发,自信拥抱未来。
对于人生阅历来说,一旦你把“尊德乐义”作为人生的乐趣,就会自得而怡然。一经换了人样,必会令人刮目相看,得到尊重和认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人的一生,要有所作为而功成名遂,就非得练好内功、强大内心而不可。
在修养身心、保持节操上,我们掌握了积极主动,付诸了勤奋努力,就会凭借人格品质和大爱情商的优势,而必将有所收获,终能找到人生精彩的平台和绚烂的舞台。
坚守人性的底线,要在诚身笃志,独立不惧。
做人不能没有原则,也不能没有底线。失去原则和底线,人生将一事无成。
比如:
你在交往中,不真诚将会遭受人嫌弃,难以以心换心;
你在事业上,不忠诚将会受到人摒弃,难有志同道合;
你在团队中,不赤诚将会受到人遗弃,难得和衷共济。
在先哲看来,“穷不离义”,是“独善其身”的坚守贞操;“达不离道”,同样是基于“独善其身”而有的功成名就。
这里的“独”,既是独自的主体有为,又是独立不倚的不失正道。
一个人,若能不舍其“独善其身”的修为,坚持以修身为本,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便能成为一名有个性和品味的人。
你若能这样,有了较高的道德素养,在交往中便会为人所信赖,做事也会让人感到托底,岂会没有机会而施展抱负?
一个能“独善其身”之人,既能“尊德乐义”,就必会乐于助人,忠于事业,而献身团队。能如此为人做事,岂可不成为事业上的骨干、团队中的中坚?
人的一生,未必都有舍生取义之时,然由道而不为苟得、临难而有所不避,便会检验出一个人的担当和气魄,彰显责任担当和意志品质,令人刮目相看。
一个人若是不管穷与达、得志与不得志,都能一如既往“独善其身”,便会培养出独立的人格,锤炼出不惧的坚毅,体现出道义的担当,成为可信赖而可托付一切的人。
人之终生的功课,本在诚意正心,完善自身。
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责任担当,不能委托人,令人替代,而必须靠自身去亲自阅历,自觉努力,积极有为。
改造自我,完善自身,是我们每个人终生的功课。
俗话说的好,要学到老改造到老。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志士君子的“固穷”,是心中知耻,羞于不义之得,坚持一生不失道义。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君子不耻于一时的贫贱,而耻于不以其道而得到富贵。非仁不为,非义不取,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小人的“穷斯滥”者,是心中无耻,而必然唯利是图,肆无忌惮,甚至是行险侥幸。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孔子的此一论说,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
适逢伟大的时代,而甘于无所作为,自暴自弃,固是可耻之事。
心中贪求富贵,放弃人格和做人原则,而与不良世俗同流合污,追名逐利,更为可耻。
君子的“固穷”,作为一生不变的坚守,又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的人生体验。
为人做君子者,虽欲富贵之发达,然不能正道得之则不得;虽处贫贱之境,然安贫乐道而终身无悔。
在先圣看来,做个正人君子,不过要“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而已。
一个人若能忧道之不得,而反求完善自身,笃行道德,积极进取,自能功成名就,在时代的激流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人生实为难得的是,有“贫而乐”(《论语·学而》)的自得体验。
一个人若能够体验“贫而乐”,则将守身如玉,安身自得,而无谄于富贵,无不自得其乐。
独善其身,尊德乐义,积善成德,甘于奉献,便能自得其所乐。
你若能以完善自身作为一生的乐趣,乐此不疲,便能淡然面对一时不得志之困,从容自得,坦荡磊落,而你的人生将无悔而无愧。
人生“独善其身”上的自得其乐,在于不求尽如我愿,但能问心无愧,终生无憾!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很多文化瑰宝,成语就是其一。每个成语都是特定文化体系中提纲挈领之论说,富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涵义。成语文化沙龙,就旨在透过其表面涵义,而挖掘其内在精髓,以回归其本来精神和灵魂。我的诠释理解,仅限于学术上的探讨和心得上的交流。
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