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骂过人,而且在骂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提到过“妈”,比如“M的”“TM的”“MM的”等等,总之是五花八门,不胜枚举。
为此鲁迅先生还特别针对此事发表过一篇文章:《论TM的》
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就经常会听到“TM的”,这样的口头禅,这句话可以堪称是“国骂”了。
为什么中国人骂人总会或多或少地提到“妈”,为何神圣,庄重的“妈妈”怎么就变成“国骂”了呢?
“国骂”的由来之一:民间传说说古时候京城最繁华的街头,有一个小乞丐正在路边乞讨,这时候一个一手牵马,一手拽着小男孩的女子走了过来,顺手便给了乞丐三个铜板。
小乞丐非常高兴,朝着女子连连作揖,并不停地感谢道:
“谢......”
可是“谢了”半天,却谢不出来。
原来小乞丐有口吃的毛病。
女子见他挺可怜的,便朝他笑笑,示意他不用谢。
可这小乞丐也挺执拗的,谢了半天谢不出来,便改口说道:
“牵......牵......马,的好.......好人!”
由于发音不标准,小乞丐最后尽将“马”马字念成了“妈”字,结果马,变成了妈。
旁边的几个稍大些的乞丐闻言后,纷纷起哄嘲讽道:
“吆喝,小乞丐大福气啊,乞讨乞出个妈来了......”
小乞丐一听,顿时羞红了脸,连忙解释道:
“不是,不是妈,是妈(马)........哎呀!”
众乞丐更加得意:
“对,对,是妈,是*,没人跟你抢......”
小乞丐急了,一边摇头,一边指着女子旁边的小男孩道:
“不是......不是我妈,是,是T妈,我说的是T妈的妈(马)......哎!”
众乞丐笑得前仰后合:
“哈哈哈......是*,没错,不是他妈.......”
女子见众乞丐越来越过分,冷着脸骂道:
“你们这样欺负人有意思吗.......”
说完,便一把拉过小乞丐道:
“正好我也没孩子,孩子,你跟我走吧......别乞讨了,我供你吃喝,让你读书......”
小乞丐慌了,不知所措地怔怔呓语道:
“您,您没孩子?”
女子明白小乞丐的意思,指着旁边的小男孩说道:
“他是我侄儿......”
言罢,便再次诚恳地对小乞丐说道:
“怎么样,你愿意跟我走吗?”
小乞丐看着女子真挚的眼神,想想这些年来的遭遇,眼泪禁不住地流淌而出:
“妈.......”
小乞丐被女子带走后,众乞丐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谁带头慨叹了一句:
“马......妈,妈妈......小乞丐真变成了TM的孩子了.......呜呜,我怎么就没这个福分?”
随后,众人便跟着纷纷吐槽道:
“是啊!TM的孩子,TM的孩子......怎么倒让那结巴子捡了个大便宜......我们怎么就没这个福分啊.......”
.......
后来,随着乞丐们越传越广,“TM的孩子”的省略版“TM的”,便就成了市井坊间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发泄心中愤懑,酸溜溜的“国骂”了。
“国骂”的由来之二:五种人伦所谓五种人伦,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由此可以看出,父子关系是排在君臣关系之上的,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父亲的地位那是绝对高高在上的,甚至有的地方,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利比君王都要大,绝对的领导者,而与父亲配位的母亲则恰恰相反,只要有父亲在,母亲基本上是没有地位的,有时候甚至都不如自己的子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便就什么都明白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古时候女性身份是很低微的,出门应酬,在外办事那都是男人的专属,女子是不能,也绝对不允许染指的,打个比方:古代的公主权利大吧,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有个别得到父皇宠幸的,甚至还能陪皇伴驾,帮着批阅奏折,跟着出宫微服私访.......
可是,一旦公主嫁了人,成了别人的老婆,那么她们的权利与地位便会大打折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即使驸马再怎么无用,都可以对她们颐指气使。
公主都不敢造次,更何况是普通女子?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男权至上,男尊女卑。
因此,古时候,人们之间相互拌嘴,吵架,再怎么激烈,都是不敢提到双方父亲的,一是封建人伦的束缚,二是怕得罪父亲背后的家族势力。
如此一来,母亲便就倒霉了,一来她们地位低,二来不受家族势力庇护(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
这也就是,为何骂人会骂“妈”而不骂“爸”的原因。
注:《战国策》中记载:叱嗟,而母婢也......翻译过来即:你母亲是个奴婢。
“国骂”的由来之三:古代宗法古代宗法规定:同宗就是近亲,异族则需远疏;如此一来,人便有了高低贵贱,三六九等之分。
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即使不学无术,好逸恶劳,但只要有个好祖宗,便可以继承爵位,坐享其成,而那些祖上一穷二白,无权无势的人,即使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也只能听天由命,安守本分。
打个比方:在明朝,如果你祖上是个木匠,除非后代有人考取了功名,否则子子孙孙便只能做木匠;而若你的祖上是皇帝的弟弟,那么恭喜你,除非是王朝完蛋了,不然子子孙孙便都是富贵荣华的命。
如此一来,必然会招致很多人的记恨,特别是那些命运多舛的文人志士,自认为才高八斗的他们在屡试不第后,必然会咒骂那些“命好”之人的老祖宗,而当朝的又不敢骂,怕得罪人,前朝的也不能骂,怕殃及无辜,五百年前是一家,说不定还会骂到自己的老祖宗,思来想去最终便将所有的愤懑全都发泄在了母系社会中,为啥?
一,母系社会属于最早有记载的人类文明社会,这个老祖宗够老......骂起来有力道。
二,母系社会属于原始社会,跟封建社会搭不上边,再怎么连累也连累不到自己......可以尽情地骂。
于是,母系社会中的妈妈们,便倒了霉。
总评:后来有一个朝代提出了“百善孝为先”,并在科考面试一环中加以了实施,即:若在面试过程中考生只要骂了娘,或者无意识的说了那三个,便立刻取消应试资格,并永世不得录用,理由是:母爱伟大,岂能毁谤!
我觉得应该给这个朝代,这项措施点一个大大的赞......
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心;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赤子的心;母爱是尽职的卫士,守护着幼小的心.......她们总是默默付出,从来不期未来,只愿当下;从来不求回报,只应真心.......
为了孩子,她们任劳任怨,无所畏惧,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为了母亲,为了伟大的母爱,让我们摒弃污蔑,尽除糟粕......从现在做起,从每一句话说起......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