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
文/郑可儿(湖北孝感)
《水浒传》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北宋末年那个复杂而动荡的社会。要深入理解书中的人物与故事,就必须剖析当时的社会背景,那是一个孕育出梁山好汉传奇的土壤。
北宋末年,政治上的腐败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宋徽宗时期,蔡京、高俅、童贯等奸臣当道。他们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这些贪官污吏如同蛀虫一般,侵蚀着国家的根基。官员的选拔不再基于才能与品德,而是通过贿赂与裙带关系。这种腐朽的政治体系使得社会的贫富差距急剧拉大,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经济上,虽然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城市发展迅速,但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繁重的赋税是百姓身上的沉重枷锁。土地兼并现象极为严重,大量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佃农或者流民。他们不仅要承受高额的田租,还要面对各种名目的杂税,如盐税、茶税等。在城市中,小商贩和手工业者也备受官府的盘剥,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这种经济上的压迫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文化方面,尽管北宋文化昌盛,出现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和灿烂的文化成果,但在社会底层,教育资源极度匮乏。普通百姓大多目不识丁,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这使得他们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时,往往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且,封建礼教的束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禁锢,尤其是对女性的压迫更为严重。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底层民众的反抗意识被压抑,但一旦爆发,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汹涌而不可阻挡。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水浒传》中的故事拉开了帷幕。
宋江,本是一个心怀忠义的小吏,在那个官场黑暗的时代,他即便有报国之志,也难以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他所见到的是官场中的勾心斗角、贪污腐败,正直之人难以立足。他的仗义疏财,既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对那些遭受苦难的底层民众的同情。然而,宋江的反抗精神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当他被江州判了死刑,在法场之上,他终于不再压抑内心的愤怒与反抗意识。他的那一声怒吼,如同对黑暗官场的宣战。梁山好汉们前来劫法场,宋江也彻底走上了反抗朝廷的道路,他带领梁山众人与朝廷对抗,成为反抗腐朽统治的一股力量,尽管他内心深处还留存着对招安的期待,但这一阶段他的行为无疑是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