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写出有画面感的文案,重点在于动词。
寒瘦派诗人贾岛,就“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琢磨半天,才决定用了“敲”字,使其诗更臻佳界。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王维评论道:因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聪大叔乱翻书
一般人写东西,习惯于用形容词,这是多年来语文课训练的结果。写作文需要大量形容词,辞藻华丽便可获得高分。但形容词通常只能写出陈述句,表达作者自身的感受,而感受,是很难传递出去给其他人的。
商业文案,更需要名词和动词,营造出画面感,让读者自行脑补消费之后的美好画面,从而刺激消费欲,带动卖货。
比如,傍晚的大漠,无比辽阔。
这就是一个陈述句。
“无比”和“辽阔”,都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形容词,只是作者自身的感受,无法传递给读者,什么样的场景,才是辽阔,才是无比辽阔呢?
王维写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烟”,是名词,“直”是动词,只有“孤”,是形容词。
“河”“落日”,是名词,“长”“圆”是形容词。
这里,就是用名词去展示,以动词为辅,形容词衬托,描绘出大漠的画面,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大漠傍晚的景色,于是,意境就出来了。
再比如,形容夏天,你会怎么形容?
暑气蒸人、赤日炎炎、骄阳似火、挥汗如雨、大汗淋漓。
这都是形容词。
方文山在《七里香》里写到: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
“麻雀”“多嘴”,名词和动词,用“麻雀”在唱歌,表达了夏天的感觉。
你不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需要用形容词,只需要从一个细节切入,营造一个夏日午后,电线杆上有麻雀在唱歌的画面,你不必多说什么,读者就能从这个画面去感受到夏天有多美好。
商业文案,更加需要画面感。
很多时候,你卖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种消费场景,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命情怀。
比如,房地产广告经常喜欢表达这个楼盘的容积率低,也就是建筑密度低的概念,从开发商的眼里来看,容积率低,就代表着宜居嘛,但读者对于“容积率”这个概念,是很难有直观感受的。
假如你说:
我们的楼盘只有0.47超低容积率。
读者是没有太多感觉的。
对于容积率低这个卖点,顶级文案的表达是:
只允许五分之一的地面生长出房子。
“房子”,“生长”出来,名词和动词的结合,通过“生长”这个动词,让消费者仿佛看到一栋栋的房子,像小草一样在土地中长出来,营造在房子仿佛天然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而且,只有五分之一的土地有房子,还有大部分土地,是天然的。
一幅“宜居住宅”的画面就这样赤裸裸地呈现在你的面前。猝不及防,一举击中消费者内心的需求。
再比如,罗永浩当年创业做英语培训班的时候,招生海报的文案是:
暑期住宿班打架报名中。
“打架”二字,传递了清晰的画面感,报名的人太多,多到要打起来。
如果换成常规的形容词,“火热”“热烈”之类的,就泯然众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