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面临的房地产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
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下滑20%-30%,单月销售金额已连续7-8个月下跌,5月的跌幅接近40%。
事实上,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国家就积极纾困楼市,房贷利率已降到2015-2018年那一轮纾困期的水平。
同时,各地救市也持续大半年了,但全国楼市还是很冷,而一线城市房价却开始反弹了,各地豪宅卖的很火。
比如,郑州楼市整体很冷,但北龙湖的豪宅成交很火,郑州奢侈品店生意很好。这说明什么,楼市供求越来越失衡,突出表现在高收入人群买房、消费未受疫情多大影响。
当货币开始宽松,精于理财的富人敏锐地进入楼市。但是,除了金字塔尖的这部分购买力,其他人群购房意愿很低。不管是换房、刚需,都不像过去那样,一旦政策松动就搬着小板凳冲入售楼处。5月份,70个城市中有53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下跌,很多城市房价阴跌了3年了。
当下楼市的主要矛盾,是新市民购买力不足与高房价的矛盾。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2021年中国有2.9亿农民工,其中有1.33亿是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背后还有1.5亿留守人群。楼市的旧模式是把房子卖给城里人。
这个模式的最大问题,是没让1.33亿进城农民工在城市安家,变成真正的市民。
包括部分农民工,我们有3亿左右的新市民,与现在我国中产人群规模差不多,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
如果能把这3亿左右的新市民转变为真正的城市居民,他们成为楼市的生力军,我们的房地产不会这么差。把农民工当成城市过客,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这种身份的转化,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一套合适的房子。而旧模式下,房地产提供不了这样合适的房子。
2021年,我们提出大规模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简称“保租房”),并将其作为“十四五”及未来住房供应的重点,各地规划的目标很庞大。
比如,广州、深圳、上海分别要建设60万套、40万套、47万套,占到规划期新增住房40%左右,热点二线城市也要达到新增房源的30%。
2021年,全国40个城市新筹集 94.2万套保租房,但其实这中间大部分是原有租赁房源的认定(包含国有租赁平台房源和部分长租公寓)。笔者认为,不管是从算账,还是地方政府财源前景,抑或是盈利模式,以及开发商、长租公寓的积极性,都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筹建保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