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家车领域,要做到这点太难,毕竟FF91这样车型是少数无畏者的冒险尝试,但在设计共享汽车的时候,本来就是开创了一个新的品类。而且我们尽力的避免将共享汽车放入到传统汽车谱系中与其他车型对比(因为比不过 >_脱离现有汽车文化的束缚,着力开创一个新兴的汽车物种,这让我们有机会从用户需求,体验,商业逻辑,成本等等产品最根本的诉求上,去重新推倒出一个产品原型并付诸于一个优雅的表达方式。这种尝试无论对于设计师,工程师抑或是一个普通汽车从业者来说,都是令人无比兴奋的。
而无论大众的Sedric,丰田e-palette,抑或雷诺EZ-GO,都勇敢的走出了这一步。我们也期望能在前行的路上,能与更多志同道合者一同探索。
车辆的使用场景发生变化
还记得当年我攒下第一笔钱在犹豫要不要买车时的情景。那时候我的Boss对我说:有车了世界会大一点。的确,车子拓展了我们的生活圈,不仅伴随着我们柴米油盐的生活,也能载我们驶向诗和远方。但柴米油盐与诗和远方的汽车一定是一辆车么?在未来某个时间里,也许共享汽车能更好的解决柴米油盐琐碎家常;而私家车,则更加纯粹的带我们驶向诗和远方。
全能通才与单项冠军
我们经常看到车厂关于车辆测试的一些视频,比如在雪地,高原,沙漠戈壁等极端环境测试车辆的性能。对于私家车来说,车厂并不知道用户会将车辆开往何方,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势必需要考虑各种极端工况来保证产品安全可靠。
但是在共享出行场景下,车辆的使用都是在城市路况,其(其中网约车业务)平均一天运营10多小时,日均里程200公里左右。这么换算下来,每日平均时速不超过30Km/h。这样的工况与私家车极端环境的测试工况,甚至是标准的测试工况,比如说NEDC都有着较大差异。而这背后导致的,是其研发过程中的验证体系,设计标准甚至供应商体系的重新构建。
10小时 10分钟≠1小时
私家车的日常使用,上下班为最常见的场景,平均一天驾驶1个小时左右。同时为了满足一车多用的需求,车企在汽车研发时做了很多冗余的设计来保证车辆各个场景的舒适性。
而在共享汽车的设计中,司机的单次连续驾驶时间是在10小时以上,乘客的乘坐时间平均只有10分钟,在二三线城市甚至更短。这样明确的工况下,车辆的设计可以去除很多冗余的设计,针对场景的时间特性进行专属优化,提升体验的同时降低成本。
这其中,影响最直观的就数整车的座椅系统。在共享汽车研发的过程中,座椅系统将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司机座椅与乘客座椅,而非私家车中按照前排座椅与后排座椅区分。我们根据司机与乘客的不同需求,与全球顶级汽车座椅供应商共同开发了全新的两套座椅系统。针对司机座椅,我们主要关注健康,而针对乘客,我们则更关注“一屁股舒适”。后面我们也会针对座椅的设计进行专题探讨。
社交防御圈
私家车的日常使用中,都是基于熟人之间的出行场景。而共享汽车的日常中,特别是在拼车场景下,都是基于陌生人的出行场景。这种场景特性就让安全,隐私,社交距离等话题在车内的设计时变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