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球”的划分来看,我国位于属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也就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而从我国的“四至”来看,最东端位于东经135°2'附近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西端位于东经73°40'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位于北纬3°52'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北端位于北纬53°33'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由于我国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受强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
夏季的时候,在太阳照射下陆地迅速升温气压降低,海洋升温慢气压较高,而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也就是海洋暖湿气流向内陆流动,在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的影响下形成“东南风”。
冬季的时候,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中高纬度属于“昼短夜长”、太阳高度角也比较小,因此接收的太阳辐射量也较少,因此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而海洋降温缓慢形成“热低压”,气流由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高压中心流向海洋。
正是由于我国夏季和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出现显著的风向改变,即夏季盛行携带有大量太平洋暖湿水汽的东南风、冬季则盛行来自于亚欧大陆内部高纬度地带干燥寒冷的西北风,因此我国也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
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仅东西和南北跨度都很大,地势也是西高东低,而且加上我国由东往西有东南沿海丘陵、江南丘陵、南岭、大别山、太行山、伏牛山、秦岭、黄土高原、六盘山、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等丘陵、山地、高原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水汽很难深入内陆,因此形成了我国的东南部的季风区和西北的非季风区。
并且,由于我国陆地部分的国土绝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中纬度,气温与降水的组合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也就是从南沙群岛上的热带雨林气候到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山地气候;从包括台湾省南部、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热带季风到华北至东北一带的温带季风气候;从江淮地区、江南等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到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而降水量从有着我国“雨极”之称、最大年降雨量超8000毫米的台湾省火烧寮,到有着我国“干极”之称的新疆吐鲁番托克逊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少年降雨量仅3-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