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中,引用过圆福寺长老讲过的一个关于地狱和天堂的故事。长老说,这两个世界表面上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地方,唯一不同的是那儿的人们的心。
“地狱和天堂里各有一个相同的锅,锅里煮着鲜美的面条。但是,吃面条很辛苦,因为只能使用长度为一米的筷子。住在地狱的人,大家争先恐后想先吃,抢着把筷子放到锅里夹面条。但筷子太长,面条不能送到嘴里去,最后抢夺他人夹的面条,一幅你争我夺的惨烈画面就出现了,大家你争我夺,面条四处飞溅,谁也吃不到自己跟前的面条。美味可口的面条就在眼前,然而每一个都因饥饿而衰。这就是地狱里的情景。与此相反,在天堂,同样外部的条件下情况却大相径庭:任何人一旦用自己的长筷夹住面条,就往锅对面人的嘴里送,‘你先请’,让对方先吃。这样,吃过的人说‘謝谢,下面轮到你吃了’,作为感谢和回赠,帮对方夹取面条。所以,天堂里的所有人都能从容吃到面条,同时心里也感觉到一股暖意,每个人都心满意足,出现的是一片和谐、融洽的光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利己主义奉为人生信条的人,将面临地狱般的困境;相反,只有成为坚定的利他主义者,才能走上幸福人生的康庄大道。
利己主义是一种把个人利益放在优先位置的生活态度,人生的进退取舍均以是否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他们对利益的理解是物质的、狭隘的、低层次的)为衡量标准;而利他主义则把社会利益放在优先位置,以能否增进社会福祉作为思考和行动准则。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不是截然分明的两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主观利己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客观行为有可能是利他的;利他主义者也不能完全排斥利己主义,只有解决了自身生存发展问题,利他主义的实现才有物质依托。这篇文章中关于利己主义者和利他主义者的论述,是从矛盾关系的主要方面来讲的,是从决定一个人思想、行为的主要倾向和根本动力的角度来认识的。在讨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并不能完全否认矛盾次要方面的存在,这是分析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时必须坚持的基本态度。
对于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这两种人生哲学,为什么应该坚持前者而摒弃后者?这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理性选择,而不是社会压力下的道德强迫。
利他主义是专业分工与社会协作的必然要求。人类之所以能够从动物界脱颖而出,进化成为万物之灵,除了智力高度发达的原因外,与其社会属性具有密切关系。人类的祖先是群居动物,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专业分工逐步产生,互相协作日益紧密,正是靠着不断升级的分工协作机制,人类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世界。这种机制发展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成为社会价值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其生存价值主要体现在为他人所做的贡献和创造上。其创造力越强、贡献越大,从社会交换中获得的资源就越多,个人发展的外部条件也会更好。一个人脱离了社会,不仅无法生存,其存在价值也会完全归零。在专业分工和互相协作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只有做到“我为人人”,才能实现“人人为我”。此时,利他主义注定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
利他主义是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个人追求幸福与成功,有两条基本路线。一是利己主义路线,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哲学。这种处事方式容易导致交往对象利益受损,其成长道路会越走越窄,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临无法突破的天花板;二是利他主义,在社会生活中先奉献后索取,主动让交往对象成为受益更多的一方。这种人对周围的世界拥有强大的吸引力,其事业舞台必定越来越大,个人成长将会拥有广阔空间。在全体成员坚持利他主义的情况下,一个系统能够实现功能最优、效益最大,实现1 1>2,通过做大蛋糕产生更多回报,系统中每个成员获得的收益都将大于1;而坚持利己主义的系统中,1 1<2成为无法摆脱的宿命,分给每个人的蛋糕都会小于1。利他主义优于利己主义,是一道很容易计算的数学题。
利他主义是人类心灵的终极归宿。人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只有与他人联结在一起,成为某个系统的一部分,一个人才能拥有牢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获得心灵的宁静与祥和。利己主义者坚持“人性皆自私”的信念,以强烈的防卫心理面对外部世界,不愿比别人多付出一丝一毫,与他人无法构建深层次的信任关系,难以搭建起超越物质利益的精神和感情支撑网络。这种人不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找到安放心灵之所。而利他主义者坚信人性向善,坚持吃亏是福,把为社会创造价值作为人生目标和幸福源泉,他与世界的互动是善意和温暖的,爱他人、爱社会让他拥有强大的内心,社会也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回馈他满满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利他主义是通向幸福人生的光明坦途。利己主义者把幸福和成功建立在对物质资源的占有上,比如更多的金钱、更大的房子、豪华的汽车等等,这些身外之物具有边际效用递减的特性,当物质占有超过合理限度,走到厚德载物的反面,“人为物驭、反受其害”就成为必然结果。
而利他主义者把幸福和成功建立在创造价值和奉献社会之上,他们创造良好的物质产品或文化产品,对他人给予行动或精神上的帮助,让自己成为正能量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金钱和物质不是其人生的根本目的,只是奉献社会的副产品。而且他们能够自觉秉持奉献更多、索取更少的人生准则。
对利他主义者而言,他们创造的产品和价值,有些具有边际效用递增的效果,其付出的爱心和善意一传二、二传四,持续发展下去,与周围世界会形成不断强化的正循环,使其体验到的幸福和快乐与日俱增、绵绵不绝。利他主义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而利己主义则是追求幸福道路上的死胡同。
利他主义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拥有更大的梦想。利己主义者的思维方式以自我为中心,利益藩篱限制了他们的注意力,其认知视野、思想境界都被锁死在较低层次。不改变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他们将无法突破那个看不见的枷锁。而利他主义者的思维方式以社会为中心,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自觉在国家振兴和社会发展中定位自己的人生,他们的认知视野、思想境界、人生追求超越了狭隘的小我,达到“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树立了利他主义价值观,一个人就可以胸怀世界、心系天下,成为崇高梦想的追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