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广州美术学院举办第二届“湖畔论坛”。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波分享《大国形象,设计担当》,讲述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设计;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设计背后的故事。著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王璜生以“岭南画派”为例分享了《在地性·当代性·国际性》的思考。
刘波:
国庆70周年活动标识背后的故事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波主持或参与设计的作品包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2019),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勋章(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识(2019),三江源国家公园标识(2016),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邮票(2015),北京残奥会会徽(2008)等。
刘波介绍,国庆70周年活动标识的设计相比较于以往庆典活动标识都是以数字单一静态的形象,最大亮点就是对“7”进行了动态化处理,以此烘托国旗的飘动感,也示意新时代翻开新的一页,并将“7”和“0”的比例关系进行视觉化严谨设计。“作为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的核心国家形象,这个标识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人民群众,都对这个标识给予了高度认可,尤其感到欣慰”。他表示,做设计要解决问题,格局要高,视野要开阔,思路要创新。
今年9月29日上午10时,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向于敏等8位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功勋卓著的杰出人土授予共和国勋章,向叶培建等28位在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人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开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集中评选与颁授。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军事博物馆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组成联合设计制作团队,圆满完成了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设计任务。
“勋章设计要求展示中国气质,中国形象与中国精神,既注重仪式感,也强调民族工艺。”刘波介绍,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设计项目进行了三年零一个月,前后开展60多次研讨汇报,设计了近200套方案,无数次修改和深化设计,克服解决了非常多的工艺制作难题。“最终勋章和奖章以近乎完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勋章颁授时不仅是受勋者的荣耀时刻,作为设计者也感到十分幸运与高兴。”
王璜生:
岭南画派的在地性当代性与国际性
著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王璜生以“岭南画派”为例分享了《在地性·当代性·国际性》的话题。他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先后创办和策划“广州三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CAFAM双年展”、“CAFAM未来展”和“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等。2004年获法国政府“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6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骑士勋章”。
他说,岭南、独特的笔墨方式、独特的风物表现内容,但如果只是涉及这样的表现范围,是远远不可能立足于中国现代美术史之林的。岭南画派的当代性即,在岭南画派发生的那个历史年代,“当代性”即是与“现代性”有关,那个时代关注的前沿文化问题:艺术革命、现实关怀、人类命运、视觉与语言变革。
他打比方,“高剑父的艺术革命论就是时代的一面旗帜”。广东美术馆1997年开馆六大展览,最主要的学术性展览就是“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20世纪前半期一个普遍关注的美术课题”。
王璜生认为,当代性涉及的主要文化问题,往往都是指向于国际性前沿、共通的思考。比如,“岭南画派”当年的“革命”“战争”“生命”“现代性”“民族学”“艺术形式”等问题,都是很前沿性的,也是文化界具有共通性的。
他同时指出,“岭南画派”后期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地性”或称“地方性”的符号过于突出,引发过度的关注和表述;缺少对“当代性”的介入与表达,而多退入于地方风物及地方文化形式因素的狭隘表现;缺少“国际性”“全球化”的文化关怀意识与情怀;缺少“当代性”与“国际性”的艺术语言研究与推进。
王璜生还分享了对当代性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思考。在现当代,艺术中的观念变化引发了对原有艺术史的质疑与突围,也同时呼应甚至引领着时代与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这其中包括对审美一元化和专制性、文化的多元化与开放性、人的主体性与自觉自主等问题与观念的挑战与实践。“中国当代艺术是在这样的观念变革中不断地实践与前行的。”
(文/图 南都记者贺蓓)